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賢兄學業該通,蒞事明敏。雖倚相之讀《墳典》,卻縠之 敦「《詩》《書》,惟今望古,蔑以斯過。自列宮朝,二紀將及,義 惟僚屬,情實親友,文筵講席,朝遊夕宴,何曾不同茲 勝賞,共此言寄。如何長謝,奄然不追。且年甫彊仕,方 申才力,摧苗落穎,彌可傷惋。念天倫素睦,一旦相失, 如何可言!」言及增哽,攬筆無次。

《到大司馬記室牋》
任昉

「記室參軍事任昉,死罪死罪。」伏承以今月令辰,肅膺 典冊,德顯功高,光副四海,含生之倫,庇身有地。況昉 受教君子,將二十年,咳唾為恩,眄睞成飾,小人懷惠, 顧知死所?昔承嘉宴,屬有緒言,提挈之旨,形乎善謔, 豈謂多幸,斯言不渝。雖情謬先覺,而跡淪驕餌,湯沐 具而非弔,大廈搆而相賀。明公道冠二儀,勳超邃古, 將使伊周奉轡,桓文扶轂。神功無紀,作物何稱?府朝 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顧已循涯,實知 塵沗。千載一逢,再造難答。雖則隕越,且知非報,不勝 荷戴屏營之至。謹詣廳奉白牋謝聞。

《詔諸司懲肅屬官》開皇十七年
隋·書

分職設官,共理時務,班位高下,各有等差。若所在官 人,不相敬憚,多自寬縱,事難克舉,諸有殿失,雖備科 條,「或據律乃輕,論情則重,不即決罪,無以懲肅。其諸 司論屬官,若有懲犯,聽於律外,斟酌決杖。」

《河南同官記》
唐·韓愈

永貞元年,愈自陽山移江陵府法曹參軍,獲事河東 公。嘗與其從事言:「建中初,天子始紀年更元,命官司 舉貞觀、開元之烈,群臣惕慄奉職,命材登良,不敢私 違。當時自齒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吏執事官,闕一 人將補,必取其良。然而河南同時於天下穪多,獨得 將相五人。故於府之參軍則得我公,於河南主簿則」 得故相國范陽盧君邁;於《氾水主簿》,則「得相國今太 子賓客滎陽鄭公餘慶」;於《陸渾》主簿,則得相國今吏 部侍郎天水趙公宗儒;於《登封主簿》,則得故吏部尚 書、東都留守吳郡顧公少連。盧公去河南,為右補闕, 其後由尚書左丞至宰相。鄭公去氾水,為監察御史, 佐山南軍,其後由工部侍郎至宰相。罷而又為趙公, 去陸渾,為右拾遺,其後由給事中為宰相。顧公去登 封,為監察御史,其後由京兆尹至吏部尚書、東都留 守。我公去府,為長水尉,其後由膳部郎中為荊南節 度行軍司馬,遂為節度使。自工部尚書至吏部尚書。 三相國之勞,布在史冊。顧吏部慎職小心,於時有聲。 我公愿潔而沉密,開「亮而卓偉,行茂於宗,事修於官, 嗣紹家烈,不違其先。作帥荊南,厥聞休顯。武志既揚, 文教既熙,登槐贊元,其慶且至。故好語故事者,以為 五公之始跡也同,其後進而偕大也亦同,其稱名臣 也又同,官職雖分,而功德有巨細,其有忠勞於國家 也同,有若將同其後而先同其初也。有聞而問者,於 是焉」書既五年,始立石刻其語於河南府參軍舍庭 中。於時河東公則為右僕射,宰相出藩大邦,開府漢 南。鄭公以兵部尚書留守東都,趙公以吏部尚書鎮 江陵。漢南地連七州,戎士十萬,其官宰相也,留守之 官,居禁省中,歲時出旌旂,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宮城 門外而衙之。江陵,故楚都也,戎士五萬。三公同時,千 里相望,可謂盛矣。河東公名均,姓裴氏,

《上尚書范陽公啟》
李商隱

某啟:仰蒙仁恩,俯賜手筆,將虛右席,以召下材。承命 恐惶,不知所措。某幸承舊族,早豫儒林;鄴下詞人,夙 蒙推與。洛陽才子,濫被交遊。而時亨命屯,道泰身否, 成名踰於一紀,旅宦過於十年。恩舊凋零,路岐悽愴。 薦禰衡之表,空出人間;嘲揚子之書,僅盈天下。去年 遠從桂海,來返玉京。無文通半頃之田,乏元亮數間 之屋。隘傭蝸舍,危託燕巢。春畹將遊,則蕙蘭絕逕;秋 庭欲掃,則霜露沾衣。勉調天官,獲昇甸壤。歸惟卻掃, 出則卑趨。仰燕路以長懷,望梁園而結慮。尚書道光 士範,德冠民宗,愷悌之化既流,鎮靖之功方懋。竊思 上國投技,東都及門,唯交抵掌之談,遂辱知心之契。 載惟浮泛,頻陟光陰,豈期咫尺之書,終訪蓬蒿之宅。 感義增氣,懷仁識歸。便當焚遊趙之簦,毀入秦之屩。 束書投筆,仰副嘉招。謁謝未間,下情無任感戀之至。 謹啟。

《獻河東公啟》
前人

商隱啟,「伏奉手筆,猥賜奏署。某少而孱懦,長則艱屯, 有志為文,無資就學。雖雜賦八首,或庶於馬遷;而讀 書五車,遠慚於惠子。契闊湖嶺,凄涼路岐,罕遇心知, 多逢皮相。昔魯人以仲尼為佞,淮陰以韓信為怯。聖 哲且猶如此,尋常安能免乎?」是以艮背卻行,冰心自 處。羅含蘭菊,仲蔚蒿蓬。見芳草則怨王孫之不歸,撫 高松則歎大夫之虛位,不可終否,屬於高明。伏惟尚 書春日同和,秋霜共烈,叔子則九代清德,稚春則七 葉素儒。君子立言,永為《周禮》;正人得位,長作歲星。今 者初涉將壇,始敷賓席,射江澳壤,潼水名都,俗擅繁 華,地多材雋。指巴西則民皆譙秀,訪臨卭則客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