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至於十反,未有忠於國如是,亮可以少其過也。

《與杜微書》
前人

微先為劉璋從事,以疾去官。先主定蜀,微稱聾,閉門不出。亮領益州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微為主簿,微固辭,轝而致之。亮以微不聞人語,於座上與書。

「服,聞德行饑渴歷時,清濁異流,無緣咨覯。王元泰、李 伯仁、王文儀、楊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寶等, 每歎高志,未見如舊。猥以空虛,統領貴州,德薄任重, 慘慘憂慮。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愛德下 士,天下之人,思慕漢室,欲與君因天順民,輔此明主, 以隆季興之功,著勳於竹帛也。以謂賢愚不相為謀」, 故自割絕守勞而已,不圖自屈也。

《答杜微書》
前人

微自乞老病求歸,亮又與書答之,拜諫議大夫,以從其志。

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欲與 群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怪君未有相誨,便欲求 還於山野,丕又大興勞役,以向吳、楚。今因丕多務,且 以閉境勤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 之,可使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君但當以德輔 時耳,不責君軍事,何為汲汲欲求去乎!

《答李嚴書》
前人

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 ,亮答之。

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 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己。吾本東方下士,誤 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 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 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與張裔書》
前人

亮北住漢中,欲用裔為留府長史,問楊洪,對曰:「裔天姿明察,性不公平,恐不可專任,不如留向朗。」 初,裔子為洪吏,微過受罰,裔以為恨。時或疑洪自欲作長史,或知裔自嫌,不願裔處要職。後裔與司鹽校尉岑述不和,至於忿恨。亮與裔書,論者由是明洪無私。

君昔在《陌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 相為悲歎,寢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 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舉讎以相益,割 骨肉以相明,猶不相謝也。況吾但委噫於元儉,而君 不能忍邪?

《與蔣琬董允書》
前人

李平坐誣罔勝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

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 不可近。吾以為鱗甲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與李豐書》
前人

初,亮以李嚴子豐為江州都督,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改名平。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呼亮來還。軍退,乃更陽驚:「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又表後主,說軍詐退,欲以誘賊。亮出其前後書疏,表廢為民,又教與平子豐。後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 之也。」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謂 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昔楚卿屢詘,亦乃 克復思道,則福應自然之數也。願寬慰都護,勤追前 闕。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 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若都護思負一意, 「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 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歎,涕泣而已。

《與沈林子書》
宋·傅亮

「班爵疇勳,歷代常典,封賞之發,簡自帝心,主上委寄 之懷,實參休否。誠心所期,同國榮戚,政復是卿,諸人 共弘建內外耳。」足下雖存挹退,豈得獨為君子邪!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
南齊·謝朓

「故吏文學謝朓死罪死罪。」即日被尚書詔,以朓補中 軍新安王記室參軍。脁聞潢汙之水,顧朝宗而每竭; 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則?皋壞搖落,對之惆悵, 岐路西東,或以鳴邑。況乃服義徒擁,歸志莫從,邈若 墜雨,翩似秋蔕,脁實庸流,行能無筭?屬?天地休明,山 川受納,褒采一介,抽揚小善。故捨耒場圃,奉筆兔園, 「東亂三江,西浮七澤,契闊戎旃,從容讌語。長裾日曳, 後乘載脂。榮立府庭,恩加顏色。沐髮晞陽,未測涯涘。 撫膴論報,早誓肌骨不寤。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渤澥 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弔影 獨留。白雲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 清江可望,候歸艎於春渚;朱邸方開」,效蓬心于秋實。 如其簪履或存,衽席無改,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 知歸,攬涕告辭,悲來橫集,不任犬馬之誠。

《與張纘論張緬書》
梁·蕭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