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號為「通德門。」

《書蜀公約鄰》
宋·蘇軾

范蜀公「許我卜鄰許下,許下多公卿,而我蓑衣蒻笠, 放浪於東坡之上」,豈復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 覺有病,忽然持養,百病皆作。如州縣久不治,因循苟 簡,亦曰無事。忽遇能吏,百弊紛然,非數月不能清淨 也。要且堅忍不退,所謂一勞永逸也。

《恤鄰里》
鄭至道

古者,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 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 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如此,則百姓之情歡欣交 通,而和睦之道著矣。孟子曰:「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 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蓋為此也。《禮記》云: 「居鄉之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見父之執,不使之進,不敢進;不 使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其於道路,則父之齒隨 行,兄之齒鴈行。所任輕則併之,重則分之,以至斑白 者不負戴於道路。」則古人所以待鄉黨之老者,又如 此也。《鄉飲酒》之禮,於歲十二月,率鄉黨之民會聚飲 酒,以正齒位。長者坐,少者立,老者食以厚少者食以 薄所以示民以孝悌之道也。其有禍患則鄰里之人 同其憂。故曰:「鄰有喪舂不以聲相勸里有殯不巷歌 行弔之日不飲酒食肉焉」漢萬石君居鄉里其子慶 為內史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怒而不食 慶惶恐請罪萬石君責之曰:「內史入閭里里中長老 皆走避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如此。」自後慶及諸子 入里門,嘗趨至家。王吉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木,垂吉 庭中,其婦取以啗。吉後知之,乃去其婦。東家聞之,欲 伐其棗,鄰里共止之,因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 「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全,去婦復還。」又曹節素 仁厚,鄰人有失豕者,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後所 失豕自還。鄰人大慚,送前所認,豕並謝節笑而受之。 夫古人所以睦鄰里者如此。今爾百姓以富役貧,以 強凌弱,以少犯長,豈知古人所交鄰里之意哉!

《浦城諭保甲文》
真德秀

古者於鄉田同井之義甚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 病相扶持,今之里社,亦古之遺意。然今人少知此義, 鄰里相視,往往皆如路人。近因官司舉行保甲,某甚 以為喜。蓋不惟可備不虞之患,亦欲因此與里社相 親,漸還古意。以諸隅區處未定,故未能行。近者官司 又再催促,而各隅之人反生疑惑者,恐其別有差使 「故也。」某嘗聞令君與丞公之議矣,大抵保甲之行,止 是隄防小竊與遺漏而已。一家有盜,不能自獲也,鄰 里畢至,則其獲必矣;一家有火,不能自滅也,鄰里畢 至,則其滅必矣。若夫扞禦外盜,近則有尉寨之兵與 招募之兵,遠則有朝廷之大兵,不以責之保甲也。一 家一名,特其大綱耳。貧士之無僕者,「單丁之老弱者, 不強之使出也。五日一點,欲見其大數耳,雖有拽隊 巡警」之說,未必常行也。此皆縣官本意,而外人未盡 知,故有疑論。不知此法之行,實以恤民而非擾民,特 疑之者過耳。某卜居於此,倏已六年,闔邑之人皆吾 鄰里鄉黨也,思一聚會而未能。今因此遍會吾同邑 之人,而力有所不及,「將以此月中旬,與同社百家,修 祀於本坊之社,牲牢酒醴,皆一力自備。退而分胙,則 百家之人皆預,不以士農工商為間,庶合古人崇重 鄉社之意。其坐次則別有區處。是日當為陳說鄰里 鄉黨相親相睦之義,及官司所以團結保甲本意,庶 幾眾心曉然,無復疑惑。」今先浼隅官總首,遍行告報, 仍為此文,揭之門首,庶鄰里通知焉。

《體仁》
明·方孝孺

「天之生人,豈不欲使各得所哉?然而勢有所不能,故 託諸人以任之,俾有餘補不足。智愚之相懸,貧富之 相殊,此出於氣運之相激而成者。天非欲其若此不 齊也,而卒不能免焉。是氣行乎天地之間,而萬物資 之以生,猶江河之流,渾涵𣽂淪,其所衝激不同,而所 著之狀亦異。水非有意為巨細於其間也,而萬變錯」 出而不可禦,人何以異於斯乎?「智可以綜覈海內,而 闇者無以謀其躬;財或可以及百世,而餒者無一啜 之粟。」天非不欲人人之皆智且富也,而不能者,勢不 可也。勢之所在,天不能為,而人可以為之。故立君師 以治,使得於天。厚者不自專其用,薄者亦有所仰以 容其身。然後天地之意得,聖人之用行而政教之說 起。故聖賢非為己設也,所以為愚不肖之資貨財非 富匹夫也,固將俾分其餘,以補人之匱乏。三代之盛, 是法行於朝廷,達於州里,成於風俗,而入於人心,是 以天下無怨嗟之民。今世之志義之士,有推其所有 餘,行其所可為者,其亦先王之所取者乎?然非知本 者,不知其意之美也。使知斯人之生,皆本於天,視人 之顛隮陷溺,與己無異,則民焉有所失之患哉?余病 乎未能,而欲試諸鄉閭,以為政本。數百家之鄉,其人 必有才智貲產殊絕於眾者,雖廢興迭出而未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