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安於邪僻。教者如 此,則知所施矣。雖然,此其大略也。若夫隨方誨誘,使 知趨向,則在各教讀以意而推廣焉。」

《大清會典》

《禮部儀制司鄉約》

順治九年,頒行《六諭》,臥碑文於八旗、直隸各省。十六年,議准:譯書《六諭》,令五城各設公所,擇善講人員講解開諭,以廣教化。直省府、州、縣亦皆舉行鄉約,該城司及各地方官責成鄉約人等,於每月朔朢日聚集公所宣講。

康熙九年

《上諭》「《十六條》通行曉諭八旗佐領并直隸各省督撫。」

「轉行州縣鄉村人等,切實遵行:一敦孝弟,以重人倫;一篤宗族,以昭雍睦;一和鄉黨,以息爭訟;一重農桑,以足衣食。一尚節儉,以惜財用;一隆學校,以端士習;一黜異端,以崇正學;一講律法,以儆愚頑;一明禮讓,以厚風俗。一務本業,以定民志。一訓子弟,以禁非為。一息誣告,以全良善。一誡窩逃,以免株連。一完錢糧」 ,以省催科;一聯保甲,以弭盜賊;一解讎忿,以重身命。

康熙十八年議准:浙江巡撫將

上諭:「《十六條衍說》,輯為《直解》,繕冊進呈,應通行直省。」

督撫照依奏准《鄉約全書》刊刻各款,分發府州縣鄉村,永遠遵行。

二十五年覆准

《上諭》「《十六條》,令直省督撫轉行提鎮等官,曉諭各該」

營伍將弁兵丁,併頒發土司各官通行講讀

鄉里部總論

《易經》。

《小畜卦》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程傳五以居尊位之勢,如富者推其財力與鄰比共之也。本義《巽》體二爻,同力畜乾,鄰之象也。而九五居中處尊,勢能有為,以兼乎上下,故為「有孚攣固」,用富厚之力,而以其鄰之象,以言能左右之也。占者「有孚」,則能如是也。

《泰卦》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程傳謂五與上。夫人富而其類從者、為利也。不富而從者、其志同也。三陰皆在下之物。居上乃失其實。其志皆欲下行。故不富而相從。不待戒告而誠意相合也。

《震卦》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 婚媾有言。

程傳「不于其躬」,謂未及身也。「鄰」者,近于身者也,能震懼於未及身之前,則不至于極矣,故得無咎。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無咎,畏鄰戒也。

程傳若能「見鄰」戒而知懼,變于未極之前,則「無咎」也。

《既濟卦》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 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禮記

《祭義》

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 乎州巷矣。

集說嚴陵方氏曰:「若耆、耋、艾、耄之類所謂老,若鰥、寡、孤、獨之類所謂窮;不遺謂養之有政也。強弱以力言,眾寡以數言,凡此皆《州巷》禮順之事,故曰『弟達乎州巷』。」石林葉氏曰:「強以力言,眾以人言,老而窮者猶所不棄,則寡弱者固不患于無告,此弟所以達乎州巷。」

壹命齒于鄉里。

此明「鄉里之中敬齒」之法。

管子

《八觀》

鄉毋長游。

什長游宗也。

里無士舍。

士謂里尉:「每里當置舍,使尉居焉。」

時無會同。

鄉里每時當有會同,所以結恩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