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胡唐老 鄭凝

按《宋史忠義傳》:「唐老字俊明,樞密副使宿之曾孫也。 崇寧間,與弟世將同登進士第,歷南京國子博士,知 江陵縣,召為祕書省校書郎。靖康元年,擢殿中侍御 史。金人再犯京師,攻圍日急,唐老請對,曰:『城危矣,康 王北使,為河朔士民留不得進,殆天意也。請就拜大 元帥,俾召天下兵入援』。宰相何栗是之,遂遣秦仔持」 蠟書詣相州,拜王河北兵馬大元帥。時朝廷趣西兵 入衛而不立帥,唐老疏乞「命范致虛為宣撫使,節制 諸路以進,不然必無功。」不聽。後致虛以孤軍與金人 戰淆、澠間,它路兵不至,遂敗。京城破,金人搜括金銀, 分命朝臣董之,以臺臣糾察,唐老預焉。出知無為軍, 朝廷竄逐偽命之臣,坐降二官。先是,金人怒民間多 匿金銀,杖唐老幾死,以疾得免,稱臣於偽楚。至是,唐 老不自言,故例從貶秩。三年,知衢州。苗傅敗走,以亂 兵犯城,唐老拒之。會大雨雹,城上矢石俱發,賊不支, 遂解去。以功擢祕閣修撰。未幾,進徽猷閣待制,充兩 浙宣撫司參謀官,知鎮江府兼浙西安撫使。杜充降 于金,建康失守,潰卒戚方等趣鎮江,城壁頹圯,兵不 滿千,獨倚浙西制置韓世忠為重。世忠復去,唐老度 力不敵,因撫之。無何,方欲犯臨安,妄言赴行在,請唐 老部眾以行。唐老不從,諭以逆順禍福,方眾環脅之, 唐老怒罵,方遂遇害。詔贈徽猷閣直學士,諡「定愍。」時 安撫司機宜鄭凝亦以兵死,詔官其家一人。凝之,戩 孫也。

上官悟

按《福建通志》:「悟東京留守劉豫叛,城陷遇害。」

李階

按《福建通志》:「階攝臨安比較,婺州卒陳通脅叛,階叱 之,遂遇害。」

危一

按《福建通志》:「一,光澤人,家貧業樵。靖康間,二帝北遷, 一聞之,哭三日,骨立而死。」

程次山弟次石

按《樂平縣志》:「次山,字際雲,宣和間入太學,上書于當 軸,羈置光州。靖康元年冬,潰軍趙立陷光州,次山走 固始乞師,與郡僚吳翊合謀擊立,立走而光復。是冬, 金人犯京師,光守檄次山官遣隨河東經略傅亮并 力勤王。時郡邑擾擾不定,次山至濟州,奉迎高宗受 冊,又移檄偽楚,斥其僭代,義聲甚振。被旨審參河東」 經幕。劇賊張遇,擁眾數萬,號「一窠蜂」,銅陵、青陽、貴池 皆被侵軼,將逼饒,提刑張植檄次石禦之。次山以弟 次石為前軍,與賊鏖戰,次山以徒死無益,突陣出,而 次石死之。賊知其軍有援,遁去。二年春,改授京東撫 幕,車駕駐建康,次山與魏祐上書忤宰相,繫府獄。上 察其忠,詔府陽東野出之。上倉卒幸浙西,邦人大恐。 饒守連南夫檄次山知德興,委募兵護駕,得伉健數 千人,將鼓而前。大將劉光世得次山牒,怒其簡敬,將 繩以法,次山知不免,乃自引決焉。

孫鈜

按《宜賓縣志》:「鈜自眉徙居戎州,登第為博士。靖康中, 條上守禦之策。及二帝被執,金以鈜有名上庠,檄名 取之,義不屈死。」

趙士跋

按《宋史忠義傳》:「士跋,濮王曾孫也。靖康末,為右監門 衛大將軍、吉州團練使。金人驅宗室北行,士跋得間 道遁去,居邢州,結士豪將舉事。有告者,金人執而殺 之。事聞,贈保寧軍節度使,諡忠果。」

孫方武

按《長沙府志》:「方武,長沙人,為州學正。金人入城,方武 率居民連日巷戰。金人四面縱火,人皆竄伏,惟方武 挺身罵不絕口,死之,祀於學。」

江應洪

按《池州府志》:「應洪,字泰之,儀矩宏整,與邑宰趙方友 善。後方帥襄陽,應洪為制幕。會方卒,應洪攝帥事。後 知德安府,剸劇有才,數十年訟之不直者,悉為決遣。 尋除淮東提刑,兼知揚州。值賊兵寇揚,多方捍禦,力 竭以死。友人林彥博載歸葬九華西洪嶺之麓。」

蘇幼安

按《衢州府志》:「幼安,字心德,舉明經,為衢州路教授。歸 老時,鄉寇犯境,甚猖獗,欲執幼安去,大罵不屈而死。 賊憫之,遂解去,鄉賴以全。於是鄉人語曰:『幼安以一 身攖白刃之禍,以活吾一鄉之命,若等將無以報乎』? 因立祠祀焉。」

劉純

按《福建通志》:「純,建陽人。以平賊有功,調攝邵武縣事, 剪除餘寇,號其軍曰忠武。未幾,建寧下,衢寇復熾,純 提兵直抵賊巢,被獲,不屈,死之。」

僧真寶

按《宋史忠義傳》:「真寶,代州人,為五臺山僧正,學佛,能 外死生。靖康之擾,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欽宗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