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察使知朔寧府,被命救太原,時敵勢張甚,或言不若 引兵北擣雲中,彼之將士室家在焉,所謂攻其所必 救也。益曰:「此策固善,奈違君命。」因躍馬冒圍至城下, 張孝純不肯啟門,遂死之。益天資忠勇,每傾貲以賞 戰士,能得人死力。小鞠䩮為邊患,遣將致討。益子在 行間,師無功,益謂子必死。朝廷聞之,恤錄其孤甚厚。 其子遣信至益所,報平安。益怒其子不能死,以狀自 列,盡上還官所賜,而斬其持書來者。初,益在朔寧,察 郡人孫谷可用,奏為掾屬,待之異於常僚。益出師,屬 以後事。益死,敵騎來攻,且別命郡守。眾議欲開關迎 之,谷爭弗得,嘆曰:「吾身已許國,又不忍負孫公之託, 諸人不見容,是吾死所也。」或舉刃脅之,無慴容,遂見 殺。

祁翊

按《宋史徐徽言傳》:「翊,宣和末,知朔寧府,救太原,死於 陣。」

郭滸 朱友恭

按《宋史忠義傳》:「滸,德順中安堡人,從軍,積官至武經 郎,為涇原第八副將。金人犯陝西,渭帥以下叛降,獨 滸義不許,稱病去。帥惡忌之,傅致以罪,下之獄,脅使 俱降。滸奮而呼曰:『大丈夫今得死所矣,終不能受汙。 叛逆大惡,天地所不容,吾雖死,誓不爾貸,當訴於地 下耳』。眾醜其語,即殺之。建炎三年,贈武翼大夫、忠州」 刺史。同死者朱友恭,西安人。以忠翊郎為涇原第一 副將。步兵扞金人於華亭,數有功。會金兵大集,友恭 赴敵力戰,為所得。渭帥既降,誘以甘言,許優進官秩, 不肯從,更詆辱之。帥不勝忿,斷其脛以徇,經日乃斬 之。後贈敦武郎。

吳革

按《宋史忠義傳》:「革字義夫,華州華陽人,國初勳臣廷 祚七世孫也。少好學,喜譚兵,再試禮部不中,乃從涇 原軍,以秉義郎幹辦經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帥兵解 遼州之圍,使粘罕軍見之,庭揖不拜,責其貪利敗約, 詞直氣勁。粘罕少屈,為追回威勝諸屯兵,授書使歸。 欽宗問割地與不割地利害,對曰:『金人有吞噬之意, 願悉起關中士馬赴都為備』。」詔以為武功大夫、閤門 宣贊舍人,持節諭陜西。行至朱僊,聞金人犯京師,復 還。與張叔夜同入城,請於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刦 之,使不敢近,又乞諸門同出兵牽制衝突,尾襲應援, 可一戰而勝。時眾言已入,皆不果。後金兵攻安上門, 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將,使洩蔡河水以灌之,不聽。及 填道將合,欲用前議,則水已涸矣。車駕幸金營,革以 為墮其計,往請叔夜,欲身見其大酋計事。叔夜問其 故,曰:「茲行有三說:一則天子還內,二則金騎歸國,三 則革死。」叔夜為言之,不報。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 孫傅乞留之,不得。乃與傅謀,于啟聖僧院置振濟局, 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間至者萬計。陰以軍法部勒,將 攻金營。久之,遷於同文館,所合已至數萬,多兩河驍 悍之士。既而有立張邦昌之議,革謀先誅范瓊輩,以 三月八日起兵。謀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數百 人排闥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冊,請亟起事。」革乃披甲 上馬,至咸豐門,四面皆瓊黨。紿革入帳,即執之,脅以 從逆。「革罵之極口,引頸受刃,顏色不變,其麾下百人 皆死。」按《張邦昌傳》,「邦昌即偽位,僭號大楚,擬都金 陵,遂升文德殿,設位御床西,受賀,遣閤門傳令勿拜。 時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東面拱立。外統制官宣贊 舍人吳革,恥屈節異姓,首率內親事官數百人,皆先 殺其妻孥,焚所居,謀舉義。金水門外范瓊詐」與合謀, 令悉棄兵杖,乃從後襲殺百餘人,捕革併其子皆殺 之,又禽斬十餘人。是日風霾,日暈無光,百官慘沮,邦 昌亦變色。唯時雍開儔,瓊等欣然鼓舞,若以為有佐 命功云。

李翼 李聳 王唐臣 劉子英 閻城

按《宋史忠義傳》:「翼,麟州新秦人。宣和末,為代州西路 都巡檢使,屯崞縣。金人取代,執守將嗣本,遣來諭降, 翼射卻之,帥士卒堅守。義勝軍統領崔忠殺都監張 洪輔,夜引金兵入城,翼挺身搏戰達旦,力不敵,被執。 酋粘罕欲臣之,怒罵不屈,與縣令李聳、丞王唐臣、尉 劉子英、監酒閻城、將官折可與同死之。」

阮駿

按《宋史李翼傳》:「駿,興化軍人,紹聖元年進士,為河南 府少尹。金人犯京師,率所隸兵擁護神御殿,抱神御 罵聲不絕口,卒被害。特贈朝議大夫。」

孫逢

按《宋史忠義傳》:「逢,眉山人,大觀四年進士,累官至太 學博士。張邦昌僭立,有司趣百僚入賀,逢獨堅臥不 起。夜既半,同僚彊起之,不從,至垂泣與之訣。時祠部 員外郎喻汝礪聞變,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遂掛 冠去。事畢,有司舉不至者,欲以逢與汝礪復于金人, 邦昌以畢至告,乃免。逢聞之曰:『是必將肆赦遷官,以 重汙我,我其可竢』。」遂發疾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