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湯、武可為也,一殣何足恤哉!

《韓詩外傳》:齊有得罪於景公者,景公大怒,縛置之殿, 召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 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其肢解人不審從何肢解 始也?」景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

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顏鄧聚主鳥而亡之。景公怒 而欲殺之。晏子曰:「夫鄧聚有死罪四,請數而誅之。」景 公曰:「諾。」《晏子》曰:「鄧聚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鳥之故而殺人,是罪二也。使四國諸侯聞 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天子聞之,必將貶 絀吾君,危其社稷,絕其宗廟,是罪四也。此四罪,故當 殺無赦,臣請加誅焉。」景公曰:「止!此亦吾過矣,願夫子 為寡人敬謝焉。」

《晏子春秋諫上》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晏子見曰: 「君病酒乎?」公曰:「然。」晏子曰:「古之飲酒也,足以通氣合 好而已矣。故男不群樂以妨事,女不群樂以妨功。男 女群樂者,周觴五獻,過之者誅。君身服之,故外無怨 治,內無亂行。今一日飲酒而三日寢之,國治怒乎外, 左右亂乎內。以刑罰自防者,勸乎為非;以賞譽自勸」 者,惰乎為善。上離德行,民輕賞罰,失所以為國矣。願 君節之也。

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諫曰:「君欲飲酒七日 七夜,章願君廢酒也,不然,章賜死。」《晏子》入見,公曰:「章 諫吾曰:『願君之廢酒也,不然,章賜死』。如是而聽之,則 臣為制也。」不聽,又愛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 章遇桀紂者,章死久矣。」於是公遂廢酒。

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 發粟於民,三請不見許。公命伯遽巡國,致能歌者。晏 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於氓,致任器於陌,徒行見公 曰:「十有七日矣。懷寶鄉有數十饑氓,里有數家百姓 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饑餓不得糟糠,敝撤無走,四顧 無告,而君不卹,日夜飲酒,令國致樂不已。馬食府粟, 狗饜芻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狗馬保妾,不已厚乎?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窮而無告,無樂有上矣;饑 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嬰奉數之筴,以隨百官之吏 民,饑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卹,嬰之罪 大矣。」再拜稽首,請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從之,兼於塗 而不能逮,令趣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於氓,任 器存於陌,公驅及之,康內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 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 稷百姓乎?願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請奉齊國之粟 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遂拜於塗。 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 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 之薪橑,使足以畢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禦者,予 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死,三日而畢。後者若不用 令之罪。」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粟,狗不食餰肉, 辟拂《嗛齊》酒,徒減賜,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 用粟九十七萬鍾,薪橑萬三千乘,懷寶二千七百家, 金三千,公然後就內退食,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 請左右與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辟拂三千, 謝於下。陳人待三士,待四出之關外也。

晏子朝,杜扃望羊待於朝。晏子曰:「君奚故不朝?」對曰: 「君夜發不可以。」晏子曰:「何故?」對曰:「梁丘據扃入歌《人 虞》,變《齊音》。」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禮而拘虞。公聞之而 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樂淫君。」公曰:「諸侯之 事,百官之政,寡人願以請子。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 夫子無與焉。夫樂何夫必故哉?」對曰:「夫樂亡而禮從 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衰臣懼君之逆 政之行,有歌紂作《北里》《幽厲》之聲。顧夫淫以鄙而偕 亡,君奚輕變夫故哉?」公曰:「不幸有社稷之業,不擇言 而出之,請受命矣。」

景公燕賞於國內,萬鍾者三,千鍾者五,令三出而職 計莫之從。公怒,令免職計,令三出而士師莫之從。公 不說。晏子見,公謂《晏子》曰:「寡人聞君國者,愛人則能 利之,惡人則能疏之。今寡人愛人不能利,惡人不能 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嬰聞之,君正臣從謂之順,君僻 臣從謂之逆。今君賞讒諛之民,而令吏必從,則是使 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愛,以勸善也;其立 惡,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興也,利於國者愛之,害於 國者惡之,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 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簡易,身安逸 樂,順於己者愛之,逆於己者惡之,故明所愛而邪僻 繁,明所惡而賢良滅,離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 聖王之興,而下不觀惰君之衰,臣懼君之逆政之行, 有司不敢爭,以覆社稷,危宗廟。」公曰:「寡人不知也,請 從士師之策。」國內之祿,所收者三也。

景公信用讒佞,賞無功,罰不辜。晏子諫曰:「臣聞明君 望聖人而信其教,不聞聽讒佞以誅賞。今與左右相 悅,頌也,曰:『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 耳矣。故內寵之妾,迫奪於國;外寵之臣,矯奪於鄙;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