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日不上條陳、爭體統;一旦有警,輒逡巡退縮。即嚴旨 屢頒,裦如充耳。如王樸、尤世勛、王世恩輩,其罪可勝 誅哉!秦撫甘學闊有《法紀全疏》一疏,請正縱賊諸弁 以法,明旨顧切責之。然則自今以後,敗將當不問矣。 文臣未必無才能,乃有寧甘罷黜、必不肯任、不敢任 者,以任亦罪、不「任亦罪。不任之罪猶輕,而任之罪更 重也。誠欲使諸臣踴躍任事,在寬文法,原情實,分別 去留。毋以一眚棄賢才。至𩎟琗之夫,不使怯且欺者 倖乎其間,則賞罰以平,文武用命矣。」帝以撫臣不任 者無所指實,責令再陳。乃上言曰:「帝王戡定禍亂,惟 此賞罰。自賞罰無章,於是諸臣之不肯任不敢任者」 罪,而肯任敢任者亦罪。且其罪反重,勸懲無當。欲戡 定大亂,未之前聞。從來無詘督臣以伸庸帥者,至今 而楊嗣昌不得關其說。從來無抑言路以伸劣弁者, 至今而王肇坤不得保其秩。王樸恇怯暴著,聽敵飽 去,猶得與吳甡並論,播之天下,不大為口實哉?若撫 臣之不肯任、不敢任者,如陝西之胡廷晏,山西之仙 克謹、宋統殷、許鼎臣,何以當日處分視後皆輕練國 事?元默承大壞極敝之後,竭力撐持,何以當日處分 較前更重?且近日為辦寇而誅督臣者一,逮督臣、撫 臣者二,褫撫臣者亦二。甚至巡方與撫臣並議,而并 逮兩按臣;計典與失事牽合,而并褫南樞臣。若監司、 守令之獲重譴者,不「可勝紀。試問前後諸帥臣,有一 誅且逮者乎?即降而偏裨,有一誅且逮者乎?甚至避 寇、縱寇、養寇、助寇者,皆置弗問,即或處分,不過降級 戴罪而已。然則諸將之不肯任不敢任者,直謂之無 罪可乎?」是陛下於文武二途,委任同,責成不同明旨, 所謂「一體」者終非一體矣。不特此也,按臣曾週當舊 撫艱「去,力障寇鋒,初非失事,乃竟從逮配,將來無肯 任敢任之按臣矣。道臣祝萬齡拮据兵食,寢餌俱廢, 至疽發於背而遽行削籍,將來無肯任敢任之監司 矣。史洪謨作令宜陽,戰守素備,賊渡澠池,不敢薄城, 及知六安,復有全城之績,而褫奪驟加,將來無肯任 敢任之州縣矣。賊薄永寧,舊蜀撫張論與子給事中 鼎延傾貲募士,夙夜登陴。及論物故,鼎延請卹,并其 子官奪之,將來無肯任敢任之鄉宦矣。吏部惟雜職 多弊,臣鄉吳羽文竭力釐剔,致刀筆賈豎鬨然而起。 羽文略不為撓,乃以起廢一事,長繫深求,將來無肯 任敢任之部曹矣。」臣讀《明旨》,謂「諸事皆經確核,以議 處有銓部議罪有法司稽」核糾舉有按臣也。不知詔 旨一下銓部,即議降議革,有肯執奏曰:此不當處者 乎?一下法司,即擬配擬戍,有肯執奏曰:「此不當罪者 乎?」至查核失事,按臣不過據事上聞,有原功中之罪, 罪中之功,乞貸於朝廷者乎?是非諸臣不肯分別也, 知陛下一意重創,言之必不聽,或反以甚其罪也。所 以行間失「事,無日不議處議罪,而於蕩寇安民毫無 少備。則今日所少者,豈非大公之賞罰哉?」帝得奏大 怒,命削籍,撫按解京訊治。河南人聞之若失慈母。左 良玉偕將士七十餘人合奏乞留,巡按金光辰亦備 列其功狀以告。帝為動容,命釋還,戴罪辦賊。十年正 月討平舞陽大盜楊四,論功當進秩。總理王家禎復 薦之,乃擢按察僉事,監安、廬三郡軍。其年冬,太子將 出閣,奏言:「陛下言教不如身教。請謹幽獨,恤民窮,優 大臣,容直諫,寬拙吏,薄貨財,疏滯獄,俾太子得習見 習聞,為他日出治臨民之本。」帝深納之。是時,賊大擾 江北,開遠數有功。巡撫史可法薦其治行卓異,進秩 副使,監軍如故。十三年與總兵官黃得功等大破革 裏眼諸賊,賊遂乞降。朝議將用為河南巡撫,竟以勞 瘁卒官。軍兵咸為泣下。贈太僕少卿。

曹荃

按《明外史》本傳:「荃字元宰,無錫人。崇禎元年進士。除 南京刑部主事。六年正月,疏陳時政闕失,言:『今日人 心玩愒,世道凌夷,概以尚德緩刑之說進,臣知其無 當也。於聖明者,惟在用法之平爾。夫皇上所與共理 天下者,執政也。自錢龍錫下獄,而政府畏罪,耑務委 隨,即安危大計,囁嚅莫敢發口矣。所與綜核庶政者』」, 六卿也。自易應昌重譴,而法司懼禍,耑務周內即昭 然,爰書游移,莫能自主矣。所與分理郡縣者,監司守 令也。左應選力捍巖邑,功在封疆,一掛彈章,身幾不 保。王忠孝清操自矢,囊無尺縑,一忤中人,旋被逮訊。 自此保障者無必死之志,飲蘗者懷不測之虞矣。諫 臣之職,欲其薦賢無隱也。王績燦、吳執御、吳彥芳以 薦賢縲絏,而言路吞聲,即有端人正士,莫敢入告矣。 「直言」之旌,欲其糾慝不避也。摘參廠衛之許國榮,指 斥奄寺之金鉉,諫用中涓之馬思理、高倬,皆借事羅 織,而直臣喪氣。一時奸邪宵小,益肆其惡矣。夫盛治 之世,坐石垂象而民知恥者,罰當其辜也;叔季之時, 深文峻法而下不懼「者,罪浮其實也。」以陛下之聖明, 雷電日赫,而群下恬不知警,可不為猛省乎?且陛下 今日欲行法,則內臣之遣,尤不可不慎。何則?內臣不 出,則雪霜雨露皆屬君恩。內臣一出,則錢穀兵刑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