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九十九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八

  明八

  吳炯       洪文衡

  滿朝薦      賀重軾

  王之寀      萬燝

  周起元      黃正賓

  姜志禮      湯開遠

  曹荃       劉同升

官常典第六百九十九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八

明八

吳炯

按《明外史》本傳:「炯字晉明,松江華亭人。萬曆八年,舉 會試,十七年始成進士,授杭州推官。入為兵部主事, 乞假歸。炯有志操,恬靜端介,不為榮利。家居十二年, 始起故官。久之,進光祿丞。時無錫顧憲成講學東林 書院,朝貴以其常援李三才也,群毀之。御史徐兆魁 疏論,多所謗誣。炯為憲成奏辨,言御史得風聞言事, 然遠隔數千里,豈能無訛聞訛言豈能不忿?信如疏 中所指。使臣而非吳人也,亦當投杼三告,怒髮上指。 乃臣與憲成同鄉,親見其行事不如御史言,故敢為 陛下直陳之。」一曰:滸墅有小河,商舟如織,東林專其 稅為書院費。夫關旁小河,廣不踰五尺,其橋跨水,非 商舟所能由,往來不過小艇,從不征稅。其訛一也。一 曰,關使至東林,輒以書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餽。夫 東林預會者,非里居縉紳,則青衿子弟皆不招,自來 未嘗招人,何為厚餽?其訛二也。一曰,講學所至,僕從 紛紜,縣令館穀供應,非二百金不辦。夫縉紳赴會,大 率攜僕二三,棹一小舟,無所擾道途也。會饒簡素,主 者自辦,敢累長吏。其訛三也。一曰,會時必譚時政,郡 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圖。夫會中條約,先講書一章, 後以次詰難,終則童子歌詩而退,四座無譁,無一語 他及,安得千郡邑事?其訛四也。黃正賓歙人,與憲成 非有戚,故憲成於諸生贄悉卻不納,何有染指正賓 之事?其訛五也。惟憲成貽書救三才,誠為出位,臣嘗 咎之,「憲成亦悔恨。然臣今日非為憲成辨也,恐憲成 被誣,而天下盡以講學為戒,絕口不談孔、孟之道,將 國家之正氣從此而損,此臣所不能已於言也。」當是 時,黨人氣甚張,稍持異議,必群逐之。見炯疏詞婉,亦 心折。故終神宗世,炯得安於位。尋擢南京光祿少卿。 天啟中,三遷南京太僕卿。魏忠賢私人石三畏追論 炯黨庇憲成,落職閒住。崇禎初,復官。炯家世素封而 無子,生平勇於為義。置義田以贍族人。郡中貧士及 諸生赴舉者,多所資給。嘗輸萬金助邊。言官稱「炯好 義,無所希覬,宜加旌獎。」詔可。

洪文衡

按《明外史》本傳:「文衡,字平仲,歙人。萬曆十七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帝將封皇長子為王,偕同官賈巖合疏 爭。尋改禮部,與郎中何喬遠善。喬遠坐詿誤被謫,文 衡已遷考功主事,竟引疾歸。後帝大斥吏部諸郎,文 衡已改南京工部,歷郎中,力按舊章,杜中貴橫索,節 冗費為多。官工部九年,進光祿少卿,改太常,督四夷」 館。中外競請起廢,帝率報寢。久之,乃特起顧憲成。憲 成已辭疾,忌者猶憚其進用,御史徐兆魁首疏力攻 之。文衡慮帝惑兆魁言,抗章申雪,因言:「今兩都九列, 強半無人。仁賢空虛,識者浩歎。所堪選擇,而使者祗 此起廢一途。今憲成尚在田間,已膺羅網。俾聖心愈 疑,連茹無望,貽禍賢者,流毒國家,實兆魁一疏基之 矣。」尋進大理少卿,以憂去。泰昌元年,起太常卿。光宗 既崩,議升祔。文衡請祧睿宗曰:「此肅宗一時崇奉之 情,不合古誼。且睿宗嘗為武宗臣矣,一旦加諸其上, 禮既不合,情亦未安。當時臣子過於將順,因仍至今。 夫情隆於一時,禮垂於萬世,更定之舉,正在今時。」疏 格不行。未幾卒。贈工部右侍郎。文衡天性孝友,居喪, 斷酒肉不處內者三年。生平不妄取一介。

滿朝薦

按《明外史》本傳:「朝薦,字震東,麻陽人。萬曆三十二年 進士。授咸寧知縣,有廉能聲。稅監梁永縱其下劫諸 生橐,朝薦捕治之。永怒,劾其擅刑稅役,詔鐫一官。大 學士沈鯉等論救,不聽。會巡撫顧其志極論永貪殘 狀,乃復朝薦官,奪俸一歲。無何,永遣人蠱巡按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