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去之祿,復五城廠衛降斥之官,而勳戚之人心收矣。 法者所以平天下之情,其輕其重,太祖既定為律,列 聖又增為例。如輕重可以就喜怒之情,則例不得為 一定之法。」臣待罪刑部三年矣,每見詔獄一下,持平 者多拂上意,從重者皆當聖心。如往「年陳恕、王正甄、 常照等獄,臣等欺天罔人,已自廢法,陛下猶以為輕, 俱加大辟,然則律例又安用乎?」誠俯從司寇之平,勉 就祖宗之法,而囹圄之人心收矣。自古聖明之君,豈 樂誹謗之語,然而務求言賞諫者,知天下存亡,係言 路通塞也。比來驅逐既多,選補皆罷。天閽邃密,法座 崇嚴,若不廣達四聰,「何由明照萬里?今陛下所聞,皆 眾人之所敢言也。其不敢言者,陛下不得聞矣。一人 孤立萬乘之上,舉朝無犯顏逆耳之人,快在一時,憂 貽他日。陛下誠釋曹學程之繫,還吳文梓等官,凡建 言得罪者悉分別召用,而士大夫之心收矣。朝鮮密 邇東陲,近吾肘腋。平壤西鄰鴨綠,晉州直對登、萊,倘 倭夷取而有之,籍眾為兵,就地資食;進則斷我漕運, 退則窺我遼東。不及一年,京城坐困,此國家大憂也。 乃彼請兵而二三其說,許兵而延緩其期,力窮勢屈, 不折入於倭不止。陛下誠早決大計,并力東征,而屬 國之人心收矣。四方輸解之物,營辦既苦,轉運尤艱。 及入內庫,率至朽爛;萬姓脂膏化為塵土。倘歲一稽 核,苦窳者嚴監收之刑,朽腐者重典守之罪。一整頓 間,而一年可備三年之用,歲省不下百萬,而輸解之 人心收矣。自鈔沒法重,株連數多。坐以轉寄,則並籍 家資,誣以多贓,則互連親識。宅一封而雞豚大半饑 死,人一出則親戚不敢藏留。」加以官吏法嚴,兵番搜 苦,少年婦女亦令解衣。臣曾見之,掩目酸鼻。此豈盡 正犯之家,重罪之人哉?一字相牽,百口難解。奸人又 乘機恐嚇,挾取貲財,不足不止。半年之內,擾遍京師, 陛下知之否乎?願慎鈔沒之舉,釋無辜之繫,而都下 之人心收矣。列聖在御之時,豈少宦官宮妾?然死於 箠楚者,未之多聞也。陛下數年以來,疑深怒盛。廣廷 之中,狼藉「血肉;宮禁之內,慘戚啼號。厲氣冤魂,乃聚 福祥之地。今環門守戶之眾,皆傷心側目之人。外表 忠勤,中藏憸毒。既朝暮不能自保,即九死何愛一身? 陛下臥榻之側,同心者幾人?暮夜之際,防患者幾人? 臣竊憂之。願少霽威嚴,慎用鞭扑,而左右之人心收 矣。」祖宗以來,有一日三朝者,有一日一朝者。陛「下不 視朝久,人心懈弛已極,奸邪窺伺已深,守衛官軍祗 應故事。今乾清修造,逼近御前,軍夫往來,誰識面貌? 萬一不測,何以應之?臣望發宮鑰於質明,放軍夫於 日昃,自非軍國急務,慎無昏夜傳宣,惟陛下慎之。」章 奏不答,先朝未有。至於今日,強半留中。設令有國家 大事,邀截實封,揚言於外,曰「留中矣」,人知之乎?願自 今章疏未及批答者,日於御前發一紙下會極門,轉 付諸司照察,庶君臣雖不面談,而上下猶無欺蔽。臣 觀陛下昔時勵精為治,今當春秋鼎盛,曾無夙夜憂 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貧為事,不知天下之財止有此 數。君欲富則天下貧,天下貧則君豈獨富。今民生憔 悴極矣,乃采辦「日增,誅求益廣,斂萬姓之怨於一言, 結九重之讎於四海,臣竊痛之。使六合一家,千年如 故,即宮中虛無所有,誰忍使陛下獨貧?今禁城之內, 不樂有君,天下之民,不樂有生,怨讟愁歎,難堪。入聽 陛下聞之,必有食不能咽,寢不能安者矣。臣老且衰, 恐不得復見太平,籲天叩地,齊宿七日,敬獻憂危之 誠,惟陛下密行臣言。翻然若出聖心警悟者,則人心 自悅,天意自回。苟不然者,陛下他日雖悔將何及耶?」 疏入,不報。坤遂稱疾乞休,中旨許之。於是給事中戴 士衡劾坤機深志險,謂石星大誤東事,孫礦濫殺不 辜。坤顧不言,曲為附會,無大臣節。給事中劉道亨言: 「往年孫丕揚劾張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 位奏辨,帝以坤既罷,悉置不問。初,坤按察山西時,嘗 撰《閨範圖說》,內侍購入禁中,鄭貴妃因加十二人,且 為製序,屬某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 進書,結納宮掖,包藏禍心,坤馳疏力辨。未幾,有妄人 為《閨範圖說》跋,名曰《憂危竑議》,略言「坤撰《閨範》,獨取 漢明德后者。后由貴」人進中宮,坤以媚鄭貴妃也。坤 疏陳天下憂危,無事不言,獨不及建儲,意自可見。其 言絕狂誕,將以害坤。帝歸罪於士衡等,其事遂寢。坤 剛介峭直,留意正學。居家之日,與後進講習。所著述 多出新意。初在朝與吏部尚書孫丕揚善。後丕揚復 為吏部,屢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 保坤,冀臣得親見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舉之罪,死 且無憾。」已,又薦天下三大賢:沈鯉、郭正域,其一即坤。 丕揚前後推薦,疏至二十餘上,帝終不納。福王封國 河南,賜莊田四萬頃。坤在籍上言:「國初分封親藩二 十有四,賜田無至萬頃者。河南已封周、趙、伊、徽、鄭、唐、 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海,占兩河郡縣且半,幸聖明 裁減。」復移書執政言之。會廷臣亦力爭,得減半。卒。天 啟初,贈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