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八十五卷目錄

 阿端部彙考

  明太祖洪武一則 成祖永樂一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統一則

 哈梅里部彙考

  明太祖洪武五則

 尼八剌部彙考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四則 宣宗宣德一則

 哈烈部彙考一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十則 宣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統二則 天順二則 世

  宗嘉靖一則

 哈烈部彙考二

  明一統志哈烈土產考

 曲先衛部彙考

  明太祖洪武一則 成祖永樂一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五則 英宗正統二則

 憲宗成化一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長河西魚通寧遠部彙考

  明太祖洪武四則 成祖永樂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憲宗成化五則 孝宗弘治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穆宗隆慶一則

 西洋古里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九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皇清康熙五則

 西洋古里部雜錄

 速睹嵩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土魯番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三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統二則 代宗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九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五則 世宗嘉靖七則

  穆宗隆慶一則

皇清順治二則 康熙二則

邊裔典第八十五卷

阿端部彙考

太祖洪武八年置阿端衛

按《明外史》:「阿端衛在撒里畏兀兒之地,洪武八年置。 後為朵兒只巴殘破,其衛遂廢。」

成祖永樂四年復置阿端衛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永樂四年冬,酋長小薛忽魯扎 等來朝貢,請復置衛設官。從之,授小薛等指揮僉事。」

仁宗洪熙 年阿端酋鎖魯丹以劫掠朝使懼大兵進討率其部人遠竄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洪熙時,曲先酋散即思邀劫朝 使,脅阿端指揮鎖魯丹偕行。已,大軍出征,鎖魯丹懼, 率部眾遠竄,失其印。」

宣宗宣德元年詔遣使招阿端逃竄酋長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宣德初,遣使招撫鎖魯丹,猶不 敢歸,依曲先雜處。」

宣德六年,赦真只罕,使還居帖兒谷舊地。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宣德六年春,西寧都督史昭言, 『曲先衛真只罕等本別一部,因其父助散,即思為逆, 竄處畢力朮江,其地當烏斯藏孔道,恐復為亂,宜討 之』。帝敕昭曰:『殘寇窮迫,無地自容,宜遣人宥其罪,令 復故業』。」於是真只罕率所部還居帖兒谷舊地。 宣德七年,真只罕入朝,請回阿端故城,許之,賜璽書 給印。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宣德七年正月,真只罕入朝,天 子喜,授指揮同知,令掌衛事,以指揮僉事卜答兀副 之。真只罕因言,阿端故城在回回之境,去帖兒谷尚 一月程,朝貢艱,乞移本土為便』。天子從其請,仍給以 印,賜璽書撫慰之。」

英宗正統 年阿端入貢

按《明外史阿端衛傳》,「正統朝,數入貢,後不知所終。」其 時西域地面亦有名阿端者,貢道從哈密入,與此為 兩地云。

哈梅里部彙考

太祖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練兵西涼請開哈梅里之路其王兀納失里遣使納款

按《明外史》:哈梅里地近甘肅,元諸王兀納失里居之。 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練兵西涼,請出師略地,開哈 梅里之路,以通商旅。太祖賜璽書曰:「略地之請,聽璽 便宜,然將以謀為本,爾慎毋忽。」英遂進兵,兀納失里 懼,使使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