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安南部彙考一交趾

上古

顓頊高陽氏時交趾始通於中國

按《史記·五帝本紀》:「顓頊高陽氏北至於幽陵,南至於 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小大之神, 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王肅曰:砥,平也。四遠皆平,而來服屬。

陶唐氏

帝堯申命羲叔宅南交

按《書經堯典》云云。

按《史記注》:孔安國曰:「夏與春交,此治南方之官也。」

索隱曰:孔註未是。然則冬與秋交,何故下無「其。」

文。且東嵎夷,西昧谷,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獨不言地,乃云「與春交」 ,斯不例之甚也。然南方地有名「交趾」 者,或古文略舉一字,名「地南交」 ,則是交趾不疑也。

有虞氏

帝舜有虞氏南撫交趾

按:《史記舜本紀》云云。

成王六年越裳氏來朝

按:《通鑑前編》云云。

按《後漢書南蠻傳》:「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 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 以歸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則君子不饗其質,政不施 焉則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 受命吾國之黃耇曰:久矣。天之無烈風雷雨,意者中 國有聖人乎?有則盍往朝之』』?」周公乃歸之於王,稱先 王之神,致以薦於宗廟。周德既衰,於是稍絕。

成王十年,「越裳氏來朝。」

按:《竹書紀年》云云。

始皇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按:《史記始皇本紀》云云。

桂林韋昭曰:今鬱林是也。象郡韋昭曰:「今日南南海。」《正義》曰:「即廣州南海縣。」

高祖五年以嶺南三郡及長沙豫章封吳芮

按《漢書高祖本紀》,「五年二月甲午,詔曰,故衡山王吳 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 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 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 按《晉書地理志》,交州按《禹貢》,揚州之域,是為南越之 土。秦始皇既略定揚越,以謫戍卒五十萬人守五嶺, 自北徂南,八越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故曰五嶺。 後使任囂、趙佗攻越,略取陸梁地,遂定南越,以為桂 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 典之,所謂「東南一尉」也。漢初,以嶺南三郡及長沙、豫 章,封吳芮為長沙王。

高祖十一年,割三郡以封《南越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一年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 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越雜處。 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 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 今立它為南粵王,使陸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

如淳曰:秦始皇略取疆梁地,以為桂林、象郡、南海郡,故曰「三郡。」

按:《晉書地理志》:「十一年,以南武侯織為南海王。陸賈 使還,拜趙佗為南越王,割長沙之南三郡以封之。」

武帝元鼎六年始置交趾等九郡以刺史領之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六年,定越地,以為南海、蒼梧、 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按《地理志》, 南海郡,秦置,秦敗,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開,屬 交州。戶萬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萬四千二百五十 三。縣六。

番禺 尉佗,都。有鹽官。《如淳》曰:「番音潘,禺音愚。博羅」

中宿 有洭浦官。《師古》曰:「洭音匡。」

龍川 ,師古曰:裴氏《廣州記》云:「本博羅縣之東鄉也,有龍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為號。」

四會

揭陽 ,莽曰南海亭。韋昭曰:「揭音其逝反。」 師古曰:「音竭。」

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 有小谿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鬱平。」屬 交州。戶萬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萬一千一百六十 二。縣十二:

布山

安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