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九十五卷目錄

 鄱陽湖部彙考

  考

 鄱陽湖部藝文一

  汎彭蠡賦有序    明李夢陽

  郡湖統辨         薛所習

 鄱陽湖部藝文二

  帆入南湖        晉湛方生

  還都帆           前人

  入彭蠡湖口       宋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前人

  尋東谿還湖中作     唐劉眘虛

  登廬山東峰觀九江合彭蠡湖  吳筠

  彭蠡湖          張九齡

  自彭蠡湖初入江       前人

  彭蠡湖中望廬山      孟浩然

  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

  覽之志           李白

  下潯陽城汎彭蠡寄黃判官   前人

  過彭蠡湖          牟融

  泛鄱陽湖          韋莊

  鄱陽湖         宋王安石

  前題二首          陳策

  前題            劉懋

  前題            趙抃

  前題            李綱

  七月三日至鄱陽      王十朋

  送莫志歸鄱陽        前人

  彭蠡湖          明曾棨

  鄱陽            蘇祐

  鄱陽湖          吳國倫

  彭蠡           徐禎卿

  鄱陽湖          黃家遴

  彭蠡湖          李時勉

  彭蠡漁歌         黃友正

  登五老峰望彭蠡歌      石沆

  彭蠡夜渡         鄧以讚

  渡彭蠡          袁懋謙

  彭蠡湖          羅汝敬

  曉渡彭蠡          徐𤊹

  過鄱陽湖         李夢陽

 鄱陽湖部紀事

 鄱陽湖部雜錄

山川典第二百九十五卷

鄱陽湖部彙考

《禹貢》
之彭蠡

鄱陽湖古名彭蠡湖,一名宮亭湖,又名「揚瀾湖。」其源 脈所自不一,而匯于今江西南昌、饒州、南康、九江四 府之界。其水東西闊四十餘里,南北長三百餘里,北 流入于江。

按:《書經·夏書禹貢》:「彭蠡既豬。」孔傳澤名。張勃《吳錄》云:「今 名洞庭湖。」按:今在九江郡界。「彭蠡」是江、漢合處。《下》 云「導漾水南入于江,東匯為彭蠡」是也。蔡傳《地志》:在豫 章郡彭澤縣東,合江西、江東諸水,跨豫章、饒州、南康 軍三州之地,所謂鄱陽湖者是也。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 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蔡傳 匯迴也。北江,未詳,入海在今通州靜海縣。今按彭蠡, 《古今記載》皆謂今之鄱陽。然其澤在江之南,去漢水 入江之處已七百餘里。所蓄之水,則合饒、信、徽、撫、吉、 贛、南安、建昌、臨江、袁、筠、隆興、南康數州之流,非自漢 入而為匯者。又其入江之處,西則廬阜,東則湖口,皆 石山峙立,水道狹甚,不應漢水入江之後七百餘里, 「乃橫截而南入于鄱陽,又橫截而北流為北江。且鄱 陽合數州之流,瀦而為澤,泛溢壅遏,初無仰于江漢 之匯而後成也。」不惟無所仰于江漢,而眾流之積,日 遏月高,勢亦不復容江漢之來入矣。今湖口橫渡之 處,其北則江、漢之濁流,其南則鄱陽之清漲,不見所 謂漢水匯澤而為彭蠡者。鄱陽之水既出湖口,則依 南岸與大江相持以東,又不見所謂橫截而為北江 者。又以《經》文考之,則今之彭蠡既在大江之南,于《經》 則宜曰「南匯彭蠡」,不應曰「東匯。」于導江則宜曰「南會 于匯」,不應曰「北會于匯。」匯既在南,於《經》則宜曰「北為 北江」,不應曰「東為北江。」以今地里參校,絕為反戾。今 廬江之北有所謂巢湖者,湖大而源淺,每歲四五月 間,蜀嶺雪消,大江泛溢之時,水淤入湖。至七八月,大 江水落,湖水方洩,隨江以東,為合「東匯、北匯」之文。然 鄱陽之湖方五六百里,不應舍此而錄彼,記其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