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出若耶溪。」

李賀《南園》詩:「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猨公。」 翁洮《贈方于先生》詩:「獨向若耶溪上住,誰知不是釣 鰲人。」

宋趙抃《鏡湖》詩:「若耶溪上游人樂,舉棹狂歌半醉歸。」 元戴表元《苕溪》詩:「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耶。」

若耶溪部雜錄

《紹興府志梁書》云:「王籍除輕車湘東王諮議參軍,隨 府會稽郡境有雲門天柱山,籍嘗遊之,或累月不返。 至若耶溪,賦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當時以 為文外獨絕。」《顏氏家訓》曰:「『王籍入若耶溪詩,江南以 為文外獨絕,物無異議』。簡文吟詠,不能忘之。孝元風 味,以為不可復得。詩云:『蕭蕭馬鳴,悠悠斾旌』。《毛傳》曰: 『言不喧譁也』。」吾每嘆此解有情致,籍詩生于此意耳。

若耶溪部外編

《越州記》:越若耶溪,古歐冶子鑄劍之所。漢鄭弘採薪 得一遺箭,頃之有人覓箭,弘與之,問弘何所欲,弘知 其非常,曰:「患若耶溪載薪為難,願朝南風,暮北風。」後 果然。世號其舟所經行處為樵風涇,其風至今猶然。

剡溪部彙考

晉戴逵所居之《剡溪》。

剡溪在今「浙江紹興府剡縣城南一百五十步,四圍 皆山,溪行其中,其來之源不一,而大者有四:一自天 台,一自東陽,一自奉化,一自寧海,曲折迂迴,凡五十 餘里,越嶀、嵊二山之峽,合眾水入于曹娥江。」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紹興府剡溪在嵊縣南一百步。 一名戴溪。」

按《續文獻通考》:「浙江紹興府剡溪在嵊縣南,一名戴 溪」,即晉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處。

按:《明一統志》:「浙江寧波府剡溪在奉化縣西七里,入 縣境凡九曲入奉化江。」

按《浙江通志》:嵊縣剡溪在縣南一百五十步,剡以溪 有名,清川北注,遠與曹娥江接。

按《紹興府志》,嵊縣剡山在縣治西北,下為剡溪,跨山 臨溪為剡城。

嵊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剡溪之口,嶀浦之東,凡流 謝鄉之水,皆會于山南,名嵊溪,至花山下橫入剡溪。 嶀山在縣北四十里,自上虞七十里至溪口,從溪口 愬江上數十里,兩岸峭壁,勢極險阻。乘高瞰下,有深 林茂竹,表裡輝映,名為嶀嵊,奔瀨迅湍,以至剡也。《水 經注》:嶀山與嵊山接,二山雖曰異縣,而峰嶺相連,其 間傾澗懷煙,泉溪引霧,吹畦風馨,觸岫延賞。是以王 元琳謂之「神明境。」北有石床,謝靈運嘗釣於此。下為 剡溪口,水深而清,曰嶀浦。錢武肅王嘗遊嶀山,于舟 中望其嵯峨,嘆其異境,駐舟賦詩。

按《紹興府志》:剡溪在剡縣城南一百五十餘步,剡即 以溪有名。清川北注,遠與曹娥江接。舊經云:「潭壑鏡 徹,清流瀉注,惟剡溪有之。」宋樓錀云:「剡溪上山水俱 秀。邑之四鄉,山圍平野,溪行其中,其來之源有四:一 自天台山北流,會于新昌入干溪;一自東陽之玉山 東流,會于縣城南門入于溪;一自奉化由沙溪西南」 轉北至杜潭,出浦口入于溪。一自寧海歷三坑西繞 為三十六渡,與杜潭合入於溪。兼四大流,而又境內 如顧凱之所謂「萬壑爭流」之水,四面咸湊,或奔或匯, 淺而為灘瀨,深而為淵潭,驟急而為湍瀾,曲折迂迴, 凡五十餘里,越嶀、嵊二山之峽,巨石突踞水上,若將 禦之。過嶀浦而後達于江,巖巒奇聳,下為潛鱗之窟, 江潮自此返。其過峽處,東嵊山,西清風嶺,相向壁立 甚近。而嶀山自西來,若護若遮,舟行距二三里外,望 之恍然不知水從何出也。傳云:此為一山,禹鑿而兩 之,以決水邑。舊《志》所謂「絕壁東流」是也。剡之水得雨 而易于漲澇者以此。然水口氣聚,所以壯縣也。自晉 王子猷訪戴,而溪名乃顯。故一時名流為山水勝遊 者,必入剡。有愛而移家者,有未及遊而憶之者,或稱 剡江、剡川、剡汀,或稱嵊水,或稱戴灣、戴家溪、戴逵灘 云:「唐賀知章乞為道士,詔賜鑑湖剡川一曲。」又按《縣 舊志》云:「剡溪之景,春漲桃花,溶溶漾漾,多白魚錦鯉 之游躍,岸芷汀蘭之馥郁。鵁鶄鸂𪆟,眠沙戲水,不驚 不猜」,猶入《武陵桃源》也。暑雨數日,千巖飛瀑驟漲,瀰 漫不流,若驟觸堤走石,奚啻乎瞿唐《灔澦》也。霜露冰 潔,敻無纖滓,白沙鋪玉,澄波拖練,舟帆掩映,日光滉 漾,天水一色,不減乎斷磯《赤壁》也。嚴冬雪霽,峰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