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六一公薨,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予守杭郡,則勤亦

逝矣。其弟子二仲,畫六一公像與勤像而祀之。有泉」 出講堂下,予遂本勤意而名之曰六一泉。銘之曰:「泉 之出也,去公數千里。後公之沒十有八年,而名之曰 六一,不幾于誕乎?」曰:君子之澤,豈獨五世而已?蓋得 其人則可至千百傳。嘗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 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餘烈,亦或見于斯 泉也。復于泉後作東坡庵以自寓。泉屋自南宋久廢, 至明洪武初,有僧曰行昇者,樹屋購銘圖,復舊觀。教 授徐一夔為作疏,臨湖閣上向,立宋明二代死節諸 君子木主祀焉,扁曰「乾坤正氣。」其內又有先覺堂,以 祀唐宋歷朝理學名賢者。又按《志》云:其地即廣化寺 舊址,後夷為茅氏園。水部陳梅臣建數峰閣,以祀甲 申死事六君子者。

孤山舊有廣化寺、西閣、辟支塔、鑑堂、柏堂、竹閣、智果 院、瑪瑙寶勝院、報國寺、閑泉、四聖、延祥觀、西太乙宮、 金沙井、萬壽寺、學士溝、西湖書院,並廢。

廣化寺或云即孤山寺。陳天嘉初建,名「永福。」宋時改 為「廣化。」

西閣一名彌勒閣,辟支塔在焉。僧志文詩有「風積遠 山秋氣象,月生高閣夜精神」之句。

《柏堂》,宋僧志銓作。陳文帝天嘉二年,有植兩檜於孤 山寺中,至宋時猶存。其一號陳朝檜。志銓作堂其側 曰柏堂,與竹閣連屬。蘇子瞻作詩紀之云:「道人手種 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雙榦一先神物化,九朝三 見太平年。忽驚華廈依巖出,乞與嘉名到處傳。此柏 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後孝宗嘗書此詩,勒 石竹閣。白樂天作,在孤山寺中。杭人因貌公像而祀 之。今為四賢堂址。

智果院宋有參寥泉。蘇子瞻《記略》云:「僕在黃州,夢與 參寥子賦詩,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之句。後七年,守錢塘,參寥子卜居智果院,有泉出石 縫,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僕自孤山來訪之,汲泉鑽 火,烹黃柏茶,適符所夢,遂記以刻石,為之銘。」按:參寥 子名道潛,於潛人。

瑪瑙寶勝院舊有閑泉,僕夫泉,僧智圓所鑿也。智圓 字無外,錢塘人,號中庸子。時王文穆公罷相,知杭州, 諸僧出迓,慈雲禪師邀之偕往。圓辭曰:「傾山倒壑,奔 走紅塵,暫留坐鎮。」諸僧赧服。與處士林逋為友,著《閑 居編》五十一卷。臨化,命門人即後山斂陶器而護葬 之,名陶器塚,自為銘。

報恩寺,開寶初錢氏建,亦「六一泉」地也。

四聖延祥觀紹興間,韋太后還自沙漠,建以沉香,刻 四聖像,并從者二十人,飾以大珠,備極工巧。為園曰 「延祥。」時高宗絕愛西湖,孝宗嘗奉之以遊歷三朝為 故事。元初,楊璉《真伽》廢為萬壽寺。

西太乙宮。宋理宗時,中貴盧允升等以奢侈導上,妄 稱五福、太乙臨,吳越之分,乃即延祥園建太乙宮,而 瑪瑙坡、六一泉、金沙井皆歸御圃。宮觀亭榭,悉以御 書額之,有瀛嶼、射圃、白蓮堂、挹翠堂、蓬萊閣、香月清 新等亭。觀有涼堂,紹興間遺構也,高宗將臨觀之。其 時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貴人相語曰:「官家所幸,素 壁非宜。」亟趣御前蕭照往繪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 酒四斗,昏出孤山,每一鼓即飲一斗,盡一斗則一堵 已成,畫成而照亦沉醉。上至嘆賞,宣賜甚厚。理宗改 為黃庭殿。元時楊璉真伽攘為僧窟,未幾蕩廢。 金沙井在廣化寺,白樂天愛酌之,井底沙燦如金,出 之即黑。

學士港在山南,由處士橋入。元時西湖堙合,好事者 疏之,以通小舟。集賢學士揭曼碩見而助焉,因名曼 碩,自為記。

西湖書院成化間布政使甯良等建,以居大理卿。郡 人夏時正者,即「太乙宮」故址也。建書庫,捐贍田,以待 四方遊學之士。

《蘇小小墓》蘇小小者,錢塘名妓也,蓋南齊時人。其墓 或云「江干」,或云「孤山」,今皆無據。

西泠橋一名西林橋,又名西陵橋,從此可往北山者, 橋畔向有五顯祠,俗號西陵五聖廟,今廢。祠後有古 柏一株,至今尚存,人訛「陳朝柏。」其斜對又有東陵五 聖祠,今亦改額「文昌祠」矣。其門向有歐永書對聯八 字云:「湖山有主;魚鳥來賓。」辭字俱佳。又按《覽勝志》:橋 畔舊有西泠草堂,為瞿宗吉建。

蘇公隄宋元祐間,蘇子瞻既濬湖,取葑泥積湖中,自 南新路屬之。北新路徑五六里,夾植花柳為長隄。中 有六橋,橋各有亭覆之。其詩云:「六橋橫截天漢上,北 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 章子厚詩云:「天向長虯一鑑痕,直通南北兩山春。」自 是湖分為兩,西曰裡湖,東曰外湖。南渡後,隄橋成市, 歌舞叢錯,走馬遊船,達旦不息。歲久弗治,裡湖盡為 民業,六橋水流如線。正德初,楊孟瑛又重濬之,西抵 北新隄為界,增益蘇隄,高二丈,闊五丈,列插萬柳,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