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為除去。父老縱觀,以為陛下既捐利與民,活此「一方,

而又以其餘,興久廢無窮之利,使數千人得食其力, 以度凶年,蓋有泣下者。但錢米有限,所募未廣,若來 者不繼,則前功復隳。近蒙聖恩特賜本州度牒一百 道,若更加百道,便可濟事。」臣自去年開濬茅山、鹽橋 兩河各十餘里,以通江潮,猶慮缺乏,宜引湖水以助 之。曲折闤闠之間,便民汲取,及「以餘力修還六井,南 井為陛下敷福,州民甚溥。」朝議從之。乃取葑泥積湖 中,南北徑十餘里為長堤,以通行者,募人種菱取息, 以備修湖之費。自是西湖大展。至紹興建都,生齒日 富,湖山表裏,點飾寖繁。嗣後郡守湯鵬、安撫周淙,京 尹趙與𥲅、潛說友遞加濬理,而與𥲅復因湖水旱竭, 乃引天目山之水,自餘杭塘達溜水橋,凡歷數堰,桔 槔運之,仰注西湖,以灌城市。其時君相淫佚,荒恢復 之謀,論者皆以西湖為尤物破國,比之西施云。元懲 宋轍廢而不治,兼政無綱紀,任民規竊。明初籍之,遂 起額稅。由是蘇堤以西,盡為阡陌。至宣、正間,長民者 稍稍搜剔古蹟,粉繪太平,或倡濬湖之議,憚更版籍, 竟致寢閣。嗣是,都御史劉敷、御史吳文元等,咸有題 請,而浮議蜂起,有力者百計阻之。成化十年,郡守吳 濬稍闢外湖。十七年,御史謝秉中、布政使劉璋、按察 使楊繼宗等,清理《續占》。弘治十二年,御史吳一貫修 築石閘,漸有端緒。正德三年,郡守楊孟瑛銳情恢拓, 力排群議,言于御史車梁、僉事高江上疏請之,以為 西湖當開者五。其略曰:「杭州地脈,發自天目,群山飛 翥,駐于錢塘。江湖夾抱之間,山停水聚,元氣融結。故 《堪輿》之書有云:『勢來形止,是為全氣;形止氣蓄,化生 萬物』。又云:『外氣橫形,內氣止生』。故杭州為人物之都 會,財賦之奧區。而前賢建立城郭,南跨吳山,北兜武 林,左帶長江,右臨湖曲,所以全形勢而周脈絡,鍾靈 毓秀于其中者。西湖占塞,則形勝破損,生殖不繁。杭 城東北二隅皆鑿濠塹,南倚山嶺,獨城西一隅瀕湖 為勢,殆天塹也。」是以湧金門不設月城,實倚外險。若 西湖占塞,則塍徑綿連,容奸資寇,折衝禦侮之便何 藉焉?唐、宋以來,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今甘井甚 多,固不全仰六井,南井也。然寔湖水為之本源,陰相 輸灌。若西湖占塞,水脈不通,則一城將復鹵飲矣。況 前賢興利以便民,而臣等不能纂已成之業,非為政 之體也。五代以前,江潮直入運河,無復遮捍。錢氏有 國,乃置龍山、浙江兩閘,啟閉以時,故泥水不入。宋初 崩廢,遂至淤壅挑濬。頻年,蘇軾重修堰閘,阻截江潮, 不放入城,而城中諸河,專用湖水,為一郡官民之利。 若西湖占塞,則運河枯澀,所為南柴北米,官商往來, 上下阻滯,而閭閻貿易,苦于擔負之勞,生計亦窘矣。 杭城西南,山多田少,穀米蔬蔌之需,全賴東北。其上 塘瀕河田地,自仁和至海寧,何止千頃,皆賴湖水以 救亢旱。若西湖占塞,則上「塘之民緩急無所仰賴矣。 此五者,西湖有無,利害明甚。第壞舊有之業,以傷民 心,怨讟將起。而臣等不敢顧忌者,以所利於民者甚 大也。」部議報可,乃以是年二月興工。先是,郡人通政 何琮常繪《西湖》二圖,并著其說,故溫甫得以其概上 請。蓋為傭一百五十二日,為夫六百七十萬,為直銀 二萬三千六百七兩,斥毀田蕩三千四百八十一畝, 除豁額糧九百三十餘石,以廢寺及新懇田糧補之。 自是西湖始復唐宋之舊。又按《郡志》,西湖故與江通。 今據酈道元《水經》及駱賓王、楊巨源二詩,竊謂不然。 《水經》云:「漸江出三天子都,北過餘杭,東入于海。」註云: 「漸江一名浙江,出丹陽黟縣南蠻中。東北流至」錢塘 縣,又東經靈隱山,山下有錢塘故縣,浙江經其南,縣 側有明聖湖,又東合臨平湖,經槎瀆注于海。夫《水經》 作於漢魏時,已有明聖湖之號,不得於唐時復云湖 與江通也。《水經》又言,始皇將遊會稽,至錢塘,臨浙江, 不能渡,乃道餘杭之西津。後人因此遂指大佛頭為 始皇纜船石,以證西湖通江之說,殊不知西津未必 指西湖也。至於駱賓王《靈隱寺》詩有云:「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楊巨源詩有云:「曾過靈隱江邊寺,獨宿 東樓看海門。」與《水經》所稱「浙江東經靈隱山」相合,而 西湖通江之說,泥而不解。夫巨源與樂天同時,使泥 其詩,以為江潮必經靈隱山以通西湖也,則明聖之 號,不當豫立于漢、魏時,而樂天經理西湖時,未聞有 江潮侵嚙之患。況自靈隱山而南,重岡複嶺,隔截江 漘者一十餘里,何緣越度以入西湖哉?要之漢唐之 交,杭州城市未廣,東北西隅皆為斥鹵,江水所經,故 今闤闠之中,猶為洋壩、「前洋」、「後洋」之稱,所謂合臨平 湖,經鹺瀆以入於海者,理或有之。若西湖,則自古不 與江通也。乃今江既不經臨平,繞越州而東注靈隱 之南,吳山之北,斥鹵之地,皆成民居,而古蹟益不可 考矣。

斷橋本名寶祐橋,自唐時呼為斷橋,張祜詩云「斷橋 荒蘚合」是也。豈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名之歟?元 時錢惟善《竹枝詞》,有段家橋之名,聞者哂為杜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