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者。未幾,吳越王錢氏夢僧告云:「吾有兄弟一十八人, 今方有六王,可聚之。」覺而訪得是洞六羅漢,遂刻滿 其數。洞後宋有清修寺,今廢。惟象鼻石、佛手巖石羅 漢,東坡留題尚存。

南高峰在南北諸山之界,凡高一千六百丈。羊腸詰 屈,攀陟維艱。山椒巨石,名「先照壇」,以日月初出,被照 獨先,故名。或又為道者鎮魔之所,故又名鎮魔石。峰 頂有缽盂潭、潁川泉。潭側有白龍洞,相傳為神物所 居。洞口有龍王祠,今廢。晉天福間建塔其上。宋崇寧、 乾道兩度重修,初七級,後存五級。元季燬。其側有瑞 《應像》,神設鬼工,不假雕鑿。

榮國禪寺即塔院也。宋寶祐五年,福王與苪建。咸淳 六年,安撫潛說友創華光閣、五顯祠,又拓徑以便陟 者。今廢。

錢糧司嶺在南屏山之南,吳越王建司於此,以徵山 課。嶺側有龍母池、乾溪水。荊山沅過嶺,則為甘露寺。 「荊山沅在嶺西,相傳沅發於楚,泉極瑩澈,四時不涸。 其上為吳樂閒墓。」樂閒,庚戌進士,與劉瑾抗,挂冠歸 第。及瑾敗,屢召不起,特晉級三階。遨遊湖山六十餘 年,壽九十三。生以是月是日是時,死亦以是月是日 是時葬於山之巔際。

甘露禪寺寺中有甘露泉,故名。晉天福六年,吳越王 建。宋治平二年,改額為《廣澤》。明初毀,至天順八年重 建。

大慈山去城十里許,在龍山西,其北有樵歌嶺、戒定 巖。

定慧禪寺,俗稱虎跑寺,寺有虎跑泉。明金華宋濂《銘 敘略》云:「虎跑泉在杭之南山大慈定慧禪院,距城十 里而近。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師來遊茲山,樂其靈 氣鬱盤,棲禪其中。尋以無水將他之,忽神人跪而告 曰:『自師之來,我等徼惠者甚大,奈何棄去?南岳有童 子泉,當遣二童移來』。翌日,見二虎跑山,出泉廿洌勝」 常,師因留,乃建寺於此。憲宗賜額曰廣福院。大中八 年改大慈禪寺。僖宗乾符間加「定慧」二字。宋末燬。元 大德間重建又燬。明正德十四年寶掌重建。嘉靖十 九年又燬。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重建。又按宋濂《記》 云:其泉自有僧舉梵唄咒之,則泉觱沸而生,若聯珠。 已而復作湧勢。張輿作詩云:「步蹀看花入翠微,暖風 蘭氣襲人衣。虎曾聽法跑泉出,龍或逃禪挾雨飛。寰 悟鑿空開洞府,東坡遺蹟著巖扉。世情總被凡僧惑, 泡影觀來果是非。」蓋虎跑本非因咒而起者,或者以 人聲震動之,則加沸耳。

襲慶禪寺俗呼「珍珠寺」,舊名「薦福院。」晉開運間,吳越 王建,為清鑑禪師道場。宋大中祥符六年,改崇教院。 開慶元年,賜今額。

珍珠泉在襲慶寺內。周顯德間,有泉自地迸出,寺僧 因甃為方池,聞《剝喙》聲,則泉益湧,纍纍如貫珠。宋景 祐中,官家取以釀酒,遂以為酒名。雷峰路口張園亦 有珍珠泉。

玉岑山,在太子灣西。相傳其山產玉,故石多秀媚,異 於眾山。層巒繚繞,古木樛葛。崖上「玉岑」二字,許采書。 山門扁額,則宋理宗御筆也。

赤山,其土赤埴,故名。由湖而陟此者,近定香橋,為赤 山埠。其水曲為浴鵠灣。張伯雨構水軒於此,顏曰「黃 篾樓。」自此而南,過大慈山,出江于商旅不絕。宋有牛 羊滌宮在焉。其右舊有法公埠,今廢。山畔又有廣果 寺、開化尼寺、法興寺、保福院、永慶院、真如院、淨梵院、 崇教院、寶林院、廣法院、修吉寺、正濟寺、法雨寺、安福 尼寺、極樂尼寺、定光庵、凝神庵,並廢。廣果寺在惠因 橋北,錢王建。紹興初,漕司試兩浙士於惠因寺,以「廣 果」為別試。院有虛悅、「棲鳳」二軒。開化尼寺慧知建。法 興寺舊名「法明。」保福院在長耳巷,舊名「寶慶」,錢王建, 有玉醴泉。真如院,貞觀初建。淨梵院舊名「瑞峰。」寶林 院,錢王建,有可賦軒。廣法院內有清曠亭。修吉寺舊 名「瑞龍」,為郭、夏、李、韓四皇后攢宮。法雨寺舊名「水心」, 續改「雲龍」,大中祥符賜額「安福尼寺」,尼普隆建。極樂 尼寺,尼德勤建。定光庵在法相寺西,有泉名定光泉, 即長耳和尚卓錫所出之泉也,故又名錫杖泉。凝神 庵,蒲衣道士張達道所居,高宗嘗賜白羽扇,至元猶 存。

惠因寺,後唐天成二年吳越王建。宋元豐八年,高麗 國王子僧統義天入貢,因請淨源法師學賢首教。元 祐二年,以金書、漢譯《華嚴經》三百部入寺施金,建華 嚴大閣,藏塔以崇之。元祐四年,統義天以祭奠淨源 為名,兼進金、塔二所。適蘇子瞻守杭,上疏云:「自熙寧 來,高麗屢入朝貢,兩浙騷然,皆因奸民徐戩等交通 誘引,妄談庸僧淨源通曉佛法,以致義天羡慕來朝, 從源講解。淨源既死,其徒復持真影舍利,違禁過海, 以致義天。差人祭奠,兼進金塔探瞰。朝廷受之,則以 貪示外夷。計搆紛然,朝貢踵接。夷使所至,圖畫山川, 搆買書籍,不惟中國受疲,而邊防亦疏。乞卻金塔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