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目錄

 西湖部彙考一

  考

山川典第二百八十五卷

西湖部彙考一

杭州之西湖

西湖本名「明聖湖」,後又名「錢塘湖」,一名「上湖」,周迴三 十餘里,東接杭州府,城,西南北三面皆有山臨之,山 之下各有谿谷,淵泉百道,匯而成湖。湖中橫截一堤, 堤西曰「裏湖」,堤東曰「外湖」,其中為勝景者十。自唐宋 至今,無時不盛傳宇內云。

按《方輿勝覽》:浙西路臨安府西湖在城西,周迴三十 里。其湖出諸澗泉,山川秀發,四時畫舫遨遊,歌鼓之 聲不絕。好事者嘗命十題,有曰:「平湖秋月,蘇堤春曉、 斷橋殘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鐘、麯院荷風、花港觀魚、 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

按《三才圖會西湖圖考》:「西湖在杭州府城外,武林多 山,而語山之極高者,南北二峰與孤山為最,乃登高 覽勝者之所必由也。其孤山有金沙井,有六一泉,有 林逋放鶴亭,逋墓在其南。巨石山一名寶石山,在西 湖北,高六十三丈,周迴一十三里,旁有石甑,山上有 七層古塔,今稱為保叔塔。山麓有纜船石,相傳秦始」 皇東遊汎海,艤舟于此。舊《志》:西湖本通海,東至沙河 塘,南向大江也,故始皇纜舟於此。宋宣和中,鐫此石 為佛,遂名為「大石。」佛北有落星石二,一在山北,一在 山後。巖上巾子峰,在落星石後。西有參寥泉。西為寶 雲山。又西為葛嶺,相傳為葛洪煉丹之所,嶺上有葛 仙翁墓。又西有虎頭巖,山形突出,若虎頭然。葛嶺之 西為履泰山,有棲霞嶺。嶺下岳武穆王墓,後有掃箒 塢、黃龍洞。履泰之右為仙姑山,有張憲墓。仙姑西為 青芝塢。青芝塢西南為慶化山、水竹塢。又西南為駝 巘嶺,過行春橋,入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植松 以達靈隱、天竺,凡九里。前有小方池,曰「玉泉」,大旱不 竭。折而南為仙芝嶺,西為集慶山。又西南過合澗,為 武林山,俗稱西山,在錢塘縣西十五里,高九十二丈, 周一十二里。其峰之北起者曰北高峰,山前有飛來 峰。晉咸和間,西僧慧理登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 鷲山之小嶺,不知何自飛來仙靈隱窟,今復爾否?」因 名山曰靈隱,建靈隱寺,命其峰曰飛來。支分而回拱 者,又有石筍、靈鷲、稽留、月桂、蓮花諸峰。有龍泓、青林、 玉乳、射旭、呼猿諸洞。有三生石,有煉丹井,有冷泉亭, 又有蕭公伏苓、白沙、金沙諸泉。有下天竺寺、中天竺 寺、上天竺寺。其凌空中峙者為慧日峰。今以淨慈寺 後卷石刻「慧日峰」,亦誤也。又南曰煙霞嶺,洞壑虛窈, 泉味清甘,聲如金石。熙寧間,郡守鄭獬名之曰「水樂 洞。」陟磴屈折而上,曰南高峰,在南北諸山之界。玉屏 山在南屏西南,其相對曰赤山,山之陰有筲箕泉。赤 山之北曰三台山。三台山而北曰小麥嶺,又西曰大 麥嶺,其旁有花家山。西北為靈石山,又西為雞籠山、 風篁嶺,嶺上有龍井。龍井之南為九溪,其西為十八 澗。栗山在錢塘縣西十七里。高六十二丈,周十八里。 有石人嶺、玉女巖。過嶺為西溪。有大慈山,在縣西南 十里,有虎跑泉。南曰筆架山,有忠節祠,祀宋大學士 徐應鐮。又南曰包家山,有冷泉峪,多桃花,號「小桃源。」 又南曰梯雲嶺、慈雲嶺。嶺之南曰龍山,一名臥龍山, 有登雲臺、珍珠泉,宋藉田郊壇、高禖壇遺址在焉。稍 南曰妙因山。月輪山在龍山南,形圓如月。其高聳者 為月輪峰,有六和塔。五雲山在龍山西南,高百丈,周 十五里,有井,大旱不涸。秦望山在錢塘縣南一十二 里,高一百六十丈。《輿地志》:「秦始皇欲渡會稽,登此南 望,因名,有羅剎石。」定山在錢塘江上,高七十五丈,周 迴九里有奇,江濤至是輒抑,過則噴怒若雷。浮山在 縣東南四十里。海潮入錢塘江,勢若雷霆,而浮山峙 于江中,與漁浦諸山相望,潮乃迴伏激射,若神憑焉。 廟山,在浮山南十里,潮勢至此方殺。西湖故明聖湖, 周繞三十里,漢時金牛,見湖中人言明聖之瑞,遂稱 明聖湖。又以介于錢塘稱錢塘湖,又以其負郭而西, 故稱西湖云。

按《續文獻通考》:「浙江杭州府西湖,在府城西,周圍三 十里,其源出於武林泉,山川秀發,景物華麗,自唐以 來,為東南遊賞勝處,舊有十景。」

按《浙江通志》:杭州府錢塘縣,「西湖周繞三十里,三面 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有水道瀦而為湖。漢時金 牛見湖中人言明聖之瑞,故稱明聖湖。西湖有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