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五卷目錄

 趵突泉部彙考

  考

 趵突泉部藝文一

  趵突泉記         宋曾鞏

 趵突泉部藝文二

  趵突泉          宋曾鞏

  前題          元趙孟頫

  前題           張養浩

  遊趵突泉         明王弼

  趵突泉和韻        王守仁

  飲趵突泉         王廷相

  趵突泉          薛章憲

 趵突泉部紀事

 趵突泉部雜錄

 汶水部彙考

  考

 汶水部藝文一

  渡汶河記         明喬宇

 汶水部藝文二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    明祝允明

  汶上泛舟          王謳

  七月十五夜月同孟柱史吳文學泛舟汶溪一

  首            于慎行

  渡汶河          謝肇淛

  春日溯汶河作        前人

 汶水部紀事

 汶水部雜錄

山川典第二百五卷

趵突泉部彙考

《春秋》
濼水之源

趵突泉即《春秋》濼水之源也。其源始自泰山之陰,諸 谷水合而奔流至濟南府西南黃山之西渴馬崖匯 為池,圍數畝,不溢而洑。至府城西,平地三窟突起,聲 如隱雷。又受皇華、漱玉等泉注而北,即為濼水,入小 清河,東行遶華不注山下,會巨谷水,東經章丘會濟、 漯合流經鄒平、長山、新城會孝婦河。又經高苑、博興 至樂安、馬平,入于海。

按:《水經》:「濟水又東北,濼水出焉。」濼水,出歷縣故城 西南,泉源上舊水涌若輪。舊疑作奮一本無舊水二字《春秋:桓公 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是也。俗謂之為「娥姜。」一作英「水 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廟故也。

按:《續文獻通考》:「山東濟南府趵突泉,自府城西遶東 北,會小清河,由新城縣界流經青州府高苑縣東入 博興樂安縣界,合於時水。」

按:《明一統志》:「山東濟南府,趵突泉在府城西,一名爆 流,源出山西王屋山下,伏流至河南濟源縣湧出,過 黃河溢為滎,西北至黃山渴馬崖,伏流五十里,至城 西,出為北泉。或以糠驗之,信然。會諸泉入城,匯為大 明湖,流為清河。濟南名泉七十二,爆流為上,金線珍 珠次之,其餘皆不能與三泉侔矣。」

按《山東通志》:濟南府城西六十里有黃山,山勢周圍 如城,岱陰諸谷水奔流至山西,匯而為池,圍數畝,不 溢而伏山即渴馬崖也。伏流至府城之西而出為趵 突泉。

趵突泉,一名爆流,平地泉湧高或至數尺,蓋濟水伏 流至此而發,濼水之源也。由東北注小清河入海。濼 水嘗見於《春秋》,魯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齊侯會于濼。」 杜預釋:在歷城西北入濟水,自王莽時不能越河西 南,濼水之所入者清河也。蓋預失之。

小清河一名「濼水」,源發府城西趵突泉,由華不注山 下東行,會巨谷水,又東經章丘,會淯河,又會漯河,合 流經鄒平、長山、新城,又會孝婦河,又東經高苑、博興 至樂安馬東瀆入海。

按《濟南府志》:「趵突泉,濼水之源也。岱陰之水,伏流至 城西南,發為此泉。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 夏如一。」《齊乘》曰:「曾南豐有記云:太山之北,與齊東南 諸谷之水,西北匯于黑水之灣,又西北匯于柏崖之 灣,而至于渴馬之厓,泊然而止。至歷城西,湧出趵突 之泉,嘗有棄糠于黑水灣者,見之於此。」其注而北,謂 之濼水。齊多甘泉,顯名者十數,而色味皆同,皆濼水 之旁出者。蔡氏援此以證濟水之伏,破程氏之論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