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縣麻家莊,合渾河至應州西安鎮,折而北流,注桑乾 河。

按《廣靈縣志》,「壺流河在縣南關外,源出莎泉,其形如 壺,經蔚州入桑乾河。」

按《太原府志》:「天池在靜樂縣北一百四十里管涔山 谷,名祁連泊池,潛通桑乾泉,旱不涸,霖不濫。隋開皇 間,建寺池上。今禱雨有應。」

按《宣府鎮志》:「渾河在保安衛西南二十五里。」今媯川 洋河交流至蘆溝入海,即桑乾河。

燕尾河在保安衛南二十里。桑乾洋河合流,如燕尾 然。

龍灣河在永寧衛西北一十里。源自縉陽山下,西流 入桑乾河。

桑乾河在順聖西城南二十里,源出馬邑洪濤山下, 與金龍池合流,東南入蘆溝河。

媯川,在延慶州界。流至懷來城東南,又西流合桑乾 水。

溪河在儒州。今考之,源自永寧縣界團山,流經隆慶, 南合沽河,西至懷河,入桑乾水。

萬全左衛洋河在城北五里。自西河口流入境內城 北,與東河合,至保安與桑乾河合,達於蘆溝。

按《保定府志》,「渾河在新城縣東二十五里,即桑乾河, 源出代郡,經宣府宛平、固安、新城,達直沽入於海。」 按《房山縣志》,「廣陽水出縣北公邨,經良鄉東廣陽,與 鹽溝水合,入桑乾河。」

按《宛平縣志》,「蘆溝河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本桑乾水, 俗曰渾河。」

蘆溝橋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渾河上。

按《良鄉縣志》:「廣陽河自房山北公村至本縣境,南流 至桑乾河。土人呼渾河。發源自山西,經宛平縣,過蘆 溝橋至本境,流入固安縣三岔口,與湖良河合,達霸 州,入於直沽。」

按《涿州志》:「渾河在州東三十里,桑乾下流。」

按《固安縣志》:「渾河發源於山西大同府馬邑縣東北 桑乾山,東經宣府鎮,過順聖州及蔚州北鎮,至黑龍 潭,懸流數尺,勢如瀑布,聲如隱雷。東過土木驛,始折 而南,入太行山宛平縣境。出蘆溝橋下流入縣境。明 嘉靖初,徙縣北十餘里。每歲秋霖水漲,巨浪滔天,然 且帶沙擁泥,滄桑屢易,故道難尋。萬曆中,又徙縣西」 十餘里。無何,又徙縣城堤下。至萬曆四十一年,水勢 泛漲,竟與堤平,湮沒村居廬舍過平。其近村居民,或 巢居,或結草依堤岸而居,困敝極矣。邑侯禹城孫公, 與邑紳郭光復,率合城士民,荷鍤從事,日夜修築,始 得保全。後又徙縣北虞岱店,又徙龐家莊,至今則由 官村與清水交流矣。

按《東安縣志》:渾河自西北濬流,下抵瀛海,中經縣西, 地僅七里餘,甚為民害。究河之自,其源出山西雲中 口外,名曰桑乾河,賈浪仙所謂「無端更渡桑乾水」,遼 天祚遺傳國玉璽於桑乾河,即此是也。入我中國,經 馬邑縣入蘆溝橋,至東安州過耿就橋,一分東至界 河,入土樓東南,一分西至界河,入左奕西南。今自蘆 溝橋下流,從固安縣經永清縣北,東注自孫家垡,一 分流永清之南,一分流東安之西。至隆慶末年,分派 於東安者,又分為二股,「一股經東橫流,由韓村至管 家屯迤東,離縣城二十餘里;一股從韓村往東南,下 歷衡亭、左奕、朱村、馬子莊等處,下至挑河頭,民甚苦 之。」至萬曆二十三年春,水復奔潰,至七月朔四日,始 徙於霸州。

按《永清縣志》:「桑乾河即古漯河,又名小黃河,遷徙無 常,土人稱為渾河,原在固安。明嘉靖間,水溢至縣境, 漂沒廬舍。至萬曆初,中丞王一鶚築堤,延袤五十餘 里障之。又至二十二年,復抵永清界,且逼城垣。至三 十五年,復大溢,城垣堤岸俱崩。又至後數十年,始遷 固安迤西幾七十里,合白溝河南流,下注於海,而其 患遂息」云。

桑乾水部藝文一

《加封桑乾河神廣濟王制   》元成宗

朔州桑乾河,源會鴈門,流通馬邑,目擊靈貺,脗合前 聞。名久著於朔方,神舉登於王爵,令著不刊之典,祭 符咸秩之文,有感必通,無德不報。執法有褒崇之請, 奉常㨿禮制而言,廣濟王可加封《協應廣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