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朝陽巖圖

按《方輿勝覽》,湖南路永州「朝陽巖在零陵縣南二里, 下臨瀟湘。舊經道州刺史元結曾維舟山下,以地高 而東向,遂名朝陽,有記猶存。」

按明朱袞《朝陽巖志》:「城南水西澳,一山特異,石皆广 出呀庨,北俛南仰,勢盡東向,峛崺交承,若編參差。石 膚華潤,乍青乍白,間作虯鱗,隱起班班,似經作者。上 被青蒼,皆美箭香草,旁生下出,略不能狀。迎瀨而南 者,巖也。當巖之背,矗矗中高。次山時,故有茅閣。迴望 城中,當閣之底,石戶下穿,華蓋偃仄,橫門虛明,大略」 如鳥巢懸木之狀。即巖而居,意象軒舉,若出塵外境。 遠望空,飛瀨回光,列嶂內映,如坐畫圖。每及朝暾初 上,川靄熹微,巖之美於是乎集矣。

按朱袞《下洞志》:「巖下折而入者,洞也。初以磴,磴缺以 棧,棧盡以土徑,徑盡以石階,階盡泉聲遶出洞之底。 洞口東缺,石勢中仰而軒覆,若合羃,若聯屏,若曲房。 由外廊中緣徑三曲,乃窮其際。際則泉竅汎出,碎響 琤琤,正若操琴落珮。初注泓渟平布,幾滿三嶲,乃流 潤如石之折。踰二十步,抵瀟之漘,遂穿石限作瀑布」, 潨然而下矣。洞外石狀,復厂起髣髴重簷,旁有一徑, 北折,疊磴而上,可十許步。一洞仰仄而長,如舴艋凌 虛之狀。初登必為攲仄偃僂,既登而即之,如燕坐篷 窗。偃仰其中,惟意所如。東曦上下,彩散煙蘿,川練山 屏,逞巧奏技。雖博望乘槎之趣,復何道哉?《爾雅》曰:「山 東曰朝陽。」美哉斯洞!可謂獨專茲義也已。

按《湖廣通志山川攷》:「朝陽巖在永州府西瀟湘之滸, 唐元結維舟巖下,以其地高而東向,遂名曰朝陽。」 按《永州府志山川攷》:「朝陽巖在零陵縣城西瀟水之 滸,巖有洞,名流香洞,巖東向,元次山名之曰朝陽。曉 煙初生,朝暾纔上,秀橫蒼立,獨遊靜觀,然後知元公 命名之美。洞名流香,石淙源,源自群玉山,伏流出巖 腹」,色如雪,聲如琴,氣如蘭蕙,冬夏不耗。從石上奔入, 緣潭而去。洞門左右石壁,形如半環,黃山谷題名於 壁,磨石而鐫之。巖後有祠,以祀唐宋謫官,如元次山、 柳子厚、蘇和仲、潁濱黃魯直,一宮俎豆香火肅然。明 司李萬吉人補楊誠齋父子於席中。

「零虛山」,在朝陽巖上。

朝陽巖部藝文一

《朝陽巖銘》。《有序》:     唐·元結

永泰丙午,自舂陵至零陵,愛其郭中有水石之異,泊舟尋之,得巖與洞。於戲!「巖洞此邦之形勝也。自古荒之,亦無名稱。以其東向,遂以命之焉。」 前攝刺史獨孤愐翦闢榛莽,後攝刺史竇必為創制茅閣,而朝陽水石始為勝絕之景。於是刻銘巖下,以示來世。銘曰:

於戲《朝陽》,怪異難狀。蒼蒼半山,如在水上。朝陽水石, 可謂幽奇。巖下洞古,洞中泉垂。彼高巖絕崖,深洞寒 泉,縱僻在幽遠,猶宜往焉。況郡城井邑,巖洞相對,無 人修賞,竟使蕪穢。刻銘巖下,問我何為?欲零陵水石, 世有人知。

遊朝陽巖記       明唐功茂

朝陽巖近在郊邑,無車馬之喧,而有泉石之勝。《建火 疆》圉協洽。六月有五日,唐功茂、宋景晉同為避暑之 遊。是日也,雨餘風快,煙靜霞鮮。爽氣盈衿,歊溽遁去。 閒揮《五絃》,時寄一枰。神清骨寒,若與浮丘赤松接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