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所以助順,不以興亂,「所以輔中州,不以限荒服。苟戎

夷議侵軼,狂愚懷割據,逆天反道,必覆敗隨之。」皇帝 諒陰之初,歲在己未,《漁陽公》作鎮之一紀也。蠻夷之 眾寡,君長之情偽,道途之險易,攻守之利病,皆暗得 於胸中,不差於毫髮矣。而犬戎承我遏密,犯我亭障, 以其控弦十萬,與群蠻之師,出沉黎,出大井,出僰道, 出仇池,邊兵禦之不勝,敲然有「北闕劍關而拒我後 援,西入蜀都而全其地。」時西州伯朝覲京師,寇出不 虞,群情大駭。朝廷固已知漁陽公舉無遺策,仍發禁 衛貔貅之旅,俾受律于公。公元合廟謀,分軍守隘,且 度其能來而不能用,可取而不可迫,命諸營堅壁勿 得戰,收軍入閣道,示之以無人。賊見諸壁不可攻,而 劍門不設備,果疑有伏,莫敢前窺。公曰:「彼悉銳而來, 謂所行無卻。今頓軍數日,其氣已衰。且入我既深,多 而不整,可以擊之矣。」乃夜出精卒,擣其前營,群兇震 擾,駭若隄潰,棄其矛甲者十有四五,顛於坑谷者不 可勝計。公命緩逐,勿遏其歸。既而又破之於龍安,不 二旬,緣邊千里之寇,悉燒營遁去。危邦載合,天府載 寧,州閭以出溺相存,父子以厥初相歡。自蕃戎為梗, 未有若茲歲之甚;惟中權制勝,未有若是役之大。天 子聞而嘉之焉,即下詔書勞之,略曰:「微公戮力王室, 蜀其左衽矣。」德音褒倚也如此。於戲!仁者由劍門以 之為福,不仁者由劍門以之生禍。獨漁陽公之克戎, 於是也。配乾功之可久,與《坤》德而同順,革戎心於永 代,揚天聲於無極,昭昭焉難乎其與京矣。昔班孟堅 勒銘燕然,紀竇、耿勳業。夫燕然無瓌異之跡,徒以書 其片石,不見錄載,然人到於今稱之。而劍門井絡垂 芒,坤維蘊靈;漁陽得其形便,輝灼藩翰。語乎山則有 畫象之奧,語乎人則有蓋代之績。而頌聲不著於燕 然,英名不加於竇、耿,抑當時之所取,而吾黨之所病 者。予剖符列郡,祗服元侯,耳目所得,稱傳罕備。雖言 之不逮,其可已乎?是用纂述為《劍門記》。

劍山部藝文二

《幸蜀西至劍門       》唐·元宗

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迴。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二公並為杜元帥

判官            岑參。

「不知造化初,此山誰開坼。雙崖倚天立,萬仞從地劈。 雲飛不到頂,鳥去難過壁。速駕畏巖傾,單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亭午日暫赤。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與時忽開閉,作固或順逆。磅礡跨岷峨,巍蟠限蠻貊。 星當觜參分,地處西南僻。陡覺煙景殊,杳將華夏隔。 劉氏昔顛覆,公孫曾敗績。始知德不修,恃此險何益。」 相公總師旅,遠近罷金革。杜母來何遲,蜀人應更惜。 暫回丹青慮,少用開濟策。二友華省郎,俱為幕中客。 良籌佐戎律,精理皆碩畫。高文出詩騷,奧學窮討賾。 聖朝無外戶,寰宇被德澤。四海今一家,徒然劍門石。

劍門            杜甫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百萬不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氣悽愴。三皇五帝前,雞犬莫相放。 後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 并吞與割據,極力不相讓。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飛僊閣           前人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棧雲闌干峻,梯石結構牢。 萬壑攲疏林,積陰帶奔濤。寒日外澹泊,長風中怒號。 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歷高。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 浮生有定分,飢飽豈可逃。歎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劍山部選句

唐陳宇《送許中庸》詩云:「劍門當石隘,棧道入雲危。」 李白《巡南京歌》:「胡塵輕拂建章臺,聖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丈,石為樓閣九天開。」

杜光庭《劍門》詩:「誰運乾坤陶冶功,鑄為雙劍倚蒼穹。 題詩曾駐三天駕,礙日長含八海風。」

宋楊日嚴《劍關》詩:「倚天雙劍峰巒峻,控蜀三刀郡府 雄。」

方輿勝覽。肅奉渙綸。出臨坤戶。五百餘里之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