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汨沒。」《峨山志》云:「後有曬經瓦屋,青城、天竺、雪山,屏峙 環列,前即二峨、三峨」,然二山俱以大峨得名,大峨高 峻既極,足以兼二山也。從光相寺佛殿西望,見三峰 插天,皆積雪如銀,每日下峰頭,則殿中然燈。相傳此 即西域崑崙山,即雪山也。每日月掩映,相為晝夜。夏 日從北峰西下,冬日從南峰下,惟春秋間從中峰下 不爽。云西域去此尚遠,恐目力難及。今省城西望亦 有雪山,晴明時可見,疊茂纔三百里爾。宋白詩云:「不 知立處高多少,但見星辰在下頭。」宋田錫云:「高二百 里作一盤,八十四盤青雲端。豈」以至高求至高耶?東 坡亦云:「峨眉山西雪千里。」今峨眉當省城東南三百 餘里,而城樓登望不及,則言八十里,六十里者近是。 唐太宗詠《秋日》詩有云:「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此 語極盡山川形勝。太宗未至成都,但嘗遙領益州,神 相所矚耳。國憲家猷云:「峨眉山在蜀為最高峻,蓋眾 山盤礡而成。齊」之泰岱,楚之武當,皆不及也。李太白 所稱「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青溟齊」者,非妄。 香爐峰在龍昇岡,轉身回龍山羅漢寺東。

寶掌峰,在大峨石後。

呼應峰在白雲峰左,中峰寺後,智者大師道場。下有 茂真尊者庵。孫真人隱峨眉時,與大師、尊者常相呼 應,故名。寺後有碁盤石,相傳三人弈碁于此。庵前有 溫涼泉、三仙洞、雄黃石。

玉女峰在玉女橋上,華嚴寺左。峰上有池,相傳為天 女浴器。深廣四尺,歲枯不涸。宋卭州守馮楫結茅峰 下,諷誦《華嚴》,天女饋食于此。池畔有飛龍庵,庵旁一 石,有龍蟄焉。一夕,雷神劈石,石開,龍飛去,故名。左又 有鳳嶺庵,今俱廢。

「白雲峰」,即白巖峰,在中峰寺後。

十七峰,在萬年寺前,四圍環繞。一云即「寶掌峰。」 缽盂峰,在萬年寺前,平地突起如盂。

石筍峰在萬年寺前雙飛橋石筍溝黑龍潭,又名「玉 筍峰。」一云在長老坪左。

「翠竹峰」在長老坪右。

「十二峰尖」,在九老峰上,近後牛心寺。

天池峰,在山頂下,即洪椿坪。

齒牙峰:在山頂,天啟庵下。

蓮花峰,在山頂呼應庵東。上有不到寺,木蓮花四季 俱開。一云即青蓮峰與大尖峰也。

「牛心頂」,在雙飛橋後。

蓮花頂:在初殿九嶺岡上。

千佛頂,在山頂,即千佛巖。下多高人隱此。頂亦峰類, 故附於此。

弓背山即木皮殿賓山。

馬鞍山在五十三步下,太平橋前。

花山:即四峨山,其形稜瓣如花,以上山以形得名,故 亦附峰後。

象鼻巖在後牛心寺。

觀音巖,有二:一在後牛心寺,進洪椿右手;一在八十 四盤,大歡喜亭下。

光明巖,在天仙橋側。一云即睹佛臺。

授道臺在純陽殿後,宋皇坪上。相傳軒轅訪道於天 皇真人,授《九仙三一五牙經》處。舊有道紀堂、幽館、別 室,三百五十間。臺右有千人洞,名虛靈第七洞天。又 有呂仙劍畫十字洞。

升仙臺在呂仙十字洞右。後漢漢安元年,為瞿君武 字鵲,入峨眉,師事天皇真人,得仙,乘白龍往來,每繫 龍於彭山黃龍鎮灘上。龐籍詩「巢鳳閣邊勞遠夢,繫 龍灘下認前題」是也。灘即寶磬洲,即漢綏和五年,犍 為人得寶磬十六上獻處。

歌鳳臺在大峨石前,楚狂舊廬。明弘治年間,督學王 公敕改今名。

睹佛臺:在鐵瓦殿前,一名「光相臺。」

小睹佛臺在山頂觀音閣前。

七寶臺,在山頂金剛石下,一名「獨尊臺。」巖下有石臺、 石樞,刻有《鬱儀》,引日精結璘,致月神得道處。

「太湖石」有二:一在無量殿左,此石煎湯服之,可療心 氣疼痛。一在太湖庵下。

宛轉石在黑水坪。

「普賢石」在楠木坪下。從「純陽殿」望之可見。

大峨石在神水側。有呂純陽書「大峨石」三字,陳圖南 書「福壽」二字。

鳳嘴石,即雞公石,在歌鳳臺。

《牛心石》,在雙飛橋下,明瑩照人眉目。

雄黃石:

棋盤石俱在「呼應庵」後。

太子石,在《頂心坡》中。

「升象石」,在「洗象池側。」

「蓮花石」,「在初殿上。」

「善財石」,在接引殿後,觀音閣巖下。

「象王石」在太子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