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四曲諸勝

雞窠巖即大藏巖。背半壁有穴,外隘中宏,木篠縱橫, 堆積如雞棲。《建安記》曰:「雞巖隔澗西,與釣臺相對,半 巖有雞窠四枚,峭不可登。傳有群雞約數百飛翔其 上,雄者類鷓鴣。」《坤元錄》云:「武夷澗東一巖,上有雞棲, 即此是也。」金雞洞在雞窠巖下,從舟中仰視,若不甚 深廣,昔人嘗聞雞鳴于此。洞背有希賀堂,乃宋樞密 陳升之建。嘉靖戊戌夏,巡臺李元陽遊大藏峰,次日, 忽見洞中新來一物,如香爐狀,丹朱煜煜,約方六七 尺,相顧駭愕。洞在二十仞之上,下臨不測之淵,一宿 之頃,伊誰置之?信神物云。萬曆間,羽士程應元自巖 懸轆轤入其中,有楠木無數,皆長三丈,徑尺餘,上閣 仙蛻十三函,每函或頭顱一二片,脛「骨一二莖,手足 一二節,裹以錦帕一函,中有鶴骨,頭與足各一。」又有 楠木刳一舟,長丈餘,闊三四尺,細羅香末并香灰幾 滿洞中香灰成堆者纍纍然。上洞視下洞,其口尤小, 人不敢進。有張富郎者,年八十餘,冒險入其中,則見 數人鼾睡,香灰內傍有銅磬覆地,富郎翻而視之,磬 下一雞,驚起展翼,扇灰撲目。郎倉皇俯伏,半晌稍息, 亟內籃縋下。半空籃掀富郎,墜入舟子懷中,竟亦無 恙,年九十而終。應元曾見富郎,乃得其詳,而陳司馬 為應元記其實。

臥龍潭,在金雞洞下。空洞淵澄莫可底,人語棹聲,輒 相響應。相傳有神物潛于此。許旌陽斬蛟,欲盡殺九 子,其幼者願皈正道。旌陽許之,命護此山,人見者多 不利云。

宴仙巖在雞窠巖頂,與僊釣臺相對。嘗有僊鶴鳴于 上,故又名「鳴鶴巖。」

李僊巖,在御茶園之後,一名「燈窩」,上有石龕,相傳李 僊坐化於此,真蛻尚存,無逕可登。

御茶園在李僊巖下溪中,即小九曲。按製茶為貢,自 宋蔡襄始。先是建州貢茶,首稱「北苑龍團」,而武夷之 茶名猶未著。元設場官二員。茶園南北五里,各建一 門,總名曰「御茶園。」大德己亥,平章高興之子久佳創 焙局於此。中有仁風門、碧雲橋、清神堂、焙芳亭、燕嘉 亭、宜寂亭、浮光亭、思敬亭,後俱廢。

喊山臺在御茶園中,元暗都喇建。臺高五尺,方一丈 八尺。上有亭,曰喊泉亭,旁有井,曰通仙井,泉極甘洌。 宋元時,每歲驚蟄日,有司率所屬致祭,命眾茶戶鳴 金擊鼓,同喊曰:「茶發芽,則泉水漸滿。」造茶畢,氷遂涸。 真人張邋遢至此飲其水,曰:「不獨茶之美,亦此水之 力也。」一名龍井,又名呼來泉。自後茶貢蠲免,悉皆荒 廢。

潘侯故址,在御茶園內一舍許。越小山凹後,其地稍 平曠開廓若弈枰然,即潘遇居址也。潘雖僊去,而神 靈猶存。至元間,草寇毛興八自南浦來,欲止宿沖佑 觀,肆行劫掠。臨晚至三姑市,見洲渚間旗幟皆「潘」字 號,兵衛劍戟森然。寇退駐梅溪,次早,邑兵兩路夾攻, 擒之。其寇首告人云:「本欲逃去,見四山兵圍腳如束 縛,是以遭獲耳。」潘侯之靈如此。

小九曲在溪水中。內有石竇,委蛇曲折,凡九小船可 盤迴旋繞其間。旁鐫「小九曲」三字,朱文公筆。僧非固 築庵於其上。又庵之右有金谷,產茶最佳。

試劎石即小九曲中,相傳控鶴僊人試劍於此,石分 為二,希真巖在其上。又上水魚石在小九曲中。 雲巖在李僊巖後,巖半有石室,可容百餘人。昔為巨 蟒所㨿,詹法師驅之,因創雲巖庵於下 僊釣臺在溪北,與大藏峰相對。懸崖深穴,俗呼為真 武洞。外狹內寬,中有仙蛻三函。又有磁甕若酒罈者 數枚,形製精朴,異于今器。取仙蛻,禱雨者常躋險至 其中。

《僊床石》,與「金雞洞」相對,在洲渚石室下。

題詩巖與御茶園相對,前賢題刻甚多,上有「觀山亭」, 宋侍郎劉夔建,今廢。

「釣磯」,近在試劍石半溪中,可坐以垂釣,旁有石如魚。 故名。 拜章臺在九曲溪北,即釣磯別名。以其上平坦方正, 又有石如香爐,渾然天成也。又萬年宮殿前亦有拜 章臺。

天柱峰,在晚對峰右,峭拔特立。相傳魏王子騫於此 上昇,然子騫顱骨尚存,豈上昇者非子騫,或非子騫 顱骨耶?下有三敲庵、迎綠亭,今廢。

更衣臺,在天柱峰側。平正如几。昔魏王子騫於此更 衣以登天柱峰。藍潤彩,字素先,構有「崑石山房」、「問漁 亭。」緣石磴從梯而上,入小門,皆異卉奇花,茂林修竹, 天成一佳境也。

五曲諸勝

大隱屏,與釣臺聯屬。一峰峭拔,夷上直下,方正如屏。 兩麓陂陀環抱,其下為文公書院,即隱屏精舍。宋淳 熙間,朱文公卜築於此,為講學之所。內有仁智堂,左 室曰「隱求」,右室曰止宿。又有石門塢,其中為觀善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