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黃山部彙考

  圖

  考

 黃山部藝文一

  遊黃山記        宋吳龍翰

  遊黃山記        元汪澤民

  遊黃山記        明程敏政

  遊黃山記          江瓘

  黃山記          馮夢禎

  遊黃山記         謝肇淛

  遊黃山記         黃汝亨

山川典第八十七卷

黃山部彙考

《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煉丹之黃山》。

黃山在今江南徽州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舊名黟 山,唐天寶末改今名。山有峰三十六,水源三十六,溪 二十四,洞十八,巖八,第四峰有泉沸如湯,常湧丹砂。 世傳「黃帝嘗與容成子浮丘公合丹於此。」又有仙人 曹阮之流亦嘗於此脩真,故山有浮丘、容成諸峰,溪 有曹阮之名。

黃山圖

黃山圖

按《太平御覽江東諸山攷》:黟山《歙縣圖經》曰:「黟山在 縣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豐樂水 出焉,舊名黃山,天寶六年敕改焉。」按江南諸山之大 者,有天台、天目。天目近連浙江,天台俯瞰滄海,且江 海者,實以地下為百川所歸,然歙川則江之上流,而 海之濫觴也。今計歙州平地已合與二山齊矣,況其 山又有障天蔽日之高,此則浙江東西、宣、歙、池、饒、江 等州山,並是此山支脈明矣。其謂峰悉是積石,有如 削成,煙嵐無際,雷雨在下。其謂「霞城丹室,符竇瀑泉」, 則無峰不有。若林澗之下,巖巒之上,奇跡異狀,不可 模寫,信靈山之窟宅也。中峰有浮丘公仙跡,彩霞靈 禽棲止其上,是浮丘公與容成子所遊之處,昔有人 到壇所,忽見樓臺煥然,樓前有道,又有鹽積米積。遂 歸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處所,下人往往聞壇上有 仙樂之聲。

按《三才圖會黃山圖考》:黃山在宣歙境,雄鎮東南。山 西之麓曰焦村,蓬峰丹碧,峭拔攢蹙,若植戟,若側弁, 若列戈矛,若芙蓉菡萏之初開,雲煙晴雨,晨夕萬狀。 繇焦村南道二十五里至湯嶺,仰視群峰,猶在霄漢 間,瀑布聲訇磕如雷,怪石林立。又十里為祥符寺,寺 前淙流走石間,山皆古松名杉,藤絡莎被,蓊薆蘢茸。 有靈泉自硃砂峰來,依岩通二小池,池瑩徹,廣可七 尺,深半之,毫髮可鍳。寺有南唐碑,初名「靈泉院」,宋祥 符中改今額。有龍池,奔流噴薄,瀉石潭中,亭午照燭, 五色璀璨。寺傍數峰凌空,曰天都、芙蓉、硃砂,其尤高 者,天都峰也。又有翠微寺,寺庭有井泉,此麻衣師卓 錫處。一峰卓然獨秀,直峙南北隅,曰「翠微峰」,七十里 至絕頂,頂平廣倍尋,環視數百里,岡巒墟落,歷歷可 數。又村北十里曰仙源觀,林阜周密。又踰興嶺而南, 眾岫疊嶺,效奇獻秀,盡在一覽。又自橫嶺陟小丘,道 左竹杉陰森,有潭曰「白龍。」巨石谽谺,洶湧衝激,深不 可測。世稱黃帝與浮丘容成于此山上昇,故名曰「黃 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徽州府:黃山,在府城西,舊名黟 山,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煉丹於此。趙東山曰:「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