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客,車牛六七乘,欺慈云:「徐公不在。」慈知客欺之,便去。 客即見牛在楊樹杪行,適上樹即不見,下即復見。行 樹上又車轂皆生荊棘,長一尺,斫之不斷,推之不動。 客大懼,即報徐公:「有一老翁眇目,吾見其不急之人, 因欺之云公不在,去後須臾,牛皆如此,不知何等意?」 公曰:「咄咄!此是左公過我,汝曹那得欺之?急追可及。」 諸客分布逐之,及慈羅,布叩頭謝之。慈意解,即遣還 去。及至,車牛等各復如故。慈見吳主孫討逆,復欲殺 之。後出遊,請慈俱行,使慈行于馬前,欲自後刺殺之。 慈在馬前著木履,拄一竹杖,徐徐而行。討逆著鞭策 馬,操兵逐之,終不能及。討逆知其有術,乃止。後慈以 意告葛仙公,言當入霍山,合九轉丹,遂乃仙去。 《灊山縣志》:「梁白鶴道人,梁武帝時方士,愛舒州」灊山 奇絕,時有浮屠寶志者,亦欲其地,武帝命二人各以 物識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以鶴止處為記,《寶志》以「卓 錫處」為記。已而鶴先飛去,忽聞空中錫飛聲,遂卓于 山麓,而鶴止他處。遂各以所識築室焉。

馬湘字自然,好經史,工文學,嘗與道侶遍遊方外,登 杭州秦望山,作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曆數變 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萬里山河自古今。風動水光 吞遠徼,雨添嵐氣沒高林。秦皇謾作驅山計,蒼海茫 茫轉更深。」後歸省兄,兄適出,謂嫂曰:「特歸與兄分此 宅,我惟愛東園耳。」待兄三日不歸,遽卒。明日兄歸,感 慟曰:「弟學道多年,是歸託化以絕望耳。」乃棺斂,遂窆 之東園。明年,東川奏梓潼縣道士馬自然白日上昇。 詔杭州發其棺,只一竹杖而已。曾修道于皖公山之 黑虎洞,至今猶有遺蹟云。

《列仙傳拾遺》:「張定者,廣陵人,童幼入學,天寒月曉起 早,街中無人,獨行百餘步,有一道士行甚急,顧見之, 立而言曰:『此可教也』。」因問:「汝何所好,答曰:『好長命耳』。」 道流曰:「不難致,汝有仙骨,求道必成。且教汝變化之 術,勿泄于人,十年外吾自迎汝。」因以口訣教之。定謹 訥小心,于家甚孝,亦曾私為此術,召鬼神,化人物,無 不能者。與父母往漣水省親。至縣,有音樂戲劇,眾皆 觀之,定獨不往。父母曰:「此戲甚盛,親表皆去,汝何獨 不看耶?」對曰:「恐尊長要看,兒不得去。」其父母欲往,定 曰:「此有青州大設,亦可看也。」即提一水瓶,可受二斗 餘,中空無物,置于庭中,定遂步繞三二匝,乃傾于庭 院內,見人無數,皆長六七寸許。官寮將吏,士女看人, 喧闐滿庭。又見設廳戲場,局筵隊仗,音樂百戲,樓閣 車棚,無不精審。如此宴設。一日父母與看之,至夕復 側瓶干庭,人物車馬,千群萬隊,邐迤俱入瓶內。父母 取瓶視之,亦復無一物。又能自以刀劍剪割手足,刳 剔五臟,分掛四壁。良久,自復其身,宴然無苦。每見圖 障屏風,有人物音樂者,以手指之,皆能飛走,歌舞、言 笑趨動,與真無異。父母問其從何學之,曰:「我師姓藥, 海陵山神仙也。已錫昇天之道,約在十年,今七年矣。」 辭家入天柱灊山,臨去白父母曰:「若有意念,兒自歸 來,無深慮也。」如是父母念之,即便還家,尋復飛去。一 日謂父母曰:「十六年後,廣陵為瓦礫矣,可移家海州, 以就福地。」留丹二粒與父母服之,百餘年無疾,自此 不復歸。父母服丹,神氣輕爽,飲食嗜好,倍于少壯者, 遂移居海州。乾符中,父母猶在。

王稚《登虎苑》。景雲元年,蕭志忠為衡山刺史,臘日將 畋,先期,樵人薪于霍山。夜半月白,見長人衣豹皮角 而光芒,虎兕狐狸千百從行,自稱元冥使者,奉帝命 以若屬充蕭使君。畋數群獸,哀號不起。使者曰:「當求 解于嚴。」四。眾人從至東谷中,見一人黃冠坐虎皮上。 使者告之故。黃冠曰:「蕭公仁者,本順時令,若滕六降」 雪,《巽》二起風,當不出矣。命狐狸求美女,醇醪書朱符, 分餉之,群獸皆歡鳴,黃冠唫曰:「昔為仙子今為虎,流 落陰崖足風雨。更將斑毳被余身,千載青山萬般苦。」 樵人歸未明,而風雪暴至,蕭公罷畋矣。讀其詩,知嚴 四為虎也。

《居易錄》:「宋道人者,長治人,少孤,為人牧羊霍山。一日 失羊,群牧皆徬徨無所措。宋年十三,獨入深山求之。 行二日,見一老僧瞑坐石窟中,四無人跡。僧面生黃 毛,長寸許,心知有異,跪陳其故,老僧張目曰:『爾羊固 在,須中秋可得,今且歸矣』。宋出告群牧,及期約伴結 束以往,果得羊,又溢四五百頭,尋老僧,已不見。眾議」 鬻其溢者,得百金。既而分金不平,遂聞之官,官盡歸 金于宋。其徒王姓者,心利其貲,故為好語致宋于家, 陽為權子。母夜令婦入室,而己踵其後,誣以姦而逐 之。宋失貲無所依,乃復入山。行久之,見一茅菴,別有 一老僧居之,泣拜告以故,請留執樵采,久之乃許。老 僧不甚食,廚中所有,唯燕麥、芋魁,食之,遂不飢。居五 載,僧遣之,宋願留侍不行,僧顧曰:「子愿謹,奈鈍根何?」 視壁上畫古大夫五,一正面,一側面,一背面。二人隅 坐其旁曰:「子但日目此骨節,寸寸皆須留意。」宋茫然 不解所謂,第日坐臥其下。夜夢二人自壁下指示銅 人穴道脈絡甚悉,宋忽豁然有省。一日,僧遠出,留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