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樓外有杵藥臺、棋盤石。左有繞雲梯,右有渡仙橋、游 龍峽,衣帶溪山,雲林迥目。宋部使者張同之,字野夫, 棄官隱其中,傳聞辟穀丹成,仙去。

「多景巖」,高深可丈餘,四周石窟,縱橫交錯,有若缶者, 有若杯者,有若丸者,約百有八。蓋會三十六巖、七十 二洞之景,而聚於卷石,故名焉。

「海島巖」深廣約五丈許,四壁石孔纍纍,若蜂房、若浮 漚,以千萬計。又有怪石,若老叟控猿狀。上有蓬壺,頂 紋蒼翠,即海市蜃樓不啻也。

「枕流巖」,在龍虎關內,舊名「陸子巖」,又名「隱賢巖」,趙郡 守改今名。石廊屈曲,清泉從石竅流,有晉陶侃遺蹟。 陸子名宰,山陰人,宋宣和時來遊,《書》云:

觀音巖,在翠屏峰下,一名「嘯月巖。」深廣可容百人,水 秀山明,遠近環遶。

「摘星巖」,高數百仞。將及門,塹斷不可度,內橫七丈,深 半之,貯有石臼、石罏,相傳左慈煉丹處。

丹丘巖在丹崖峰下。廣可容百餘人,頂有小天池,昔 人鑿石數十丈,引水入巖,以供汲飲。丹崖與屯兵峰 相對,他如和風巖在會聖巖之右。慶雲巖在棲真巖 之左。翠華巖與慶雲巖相接。五雲巖在會聖巖之左。 藏春巖在穿心巖之左。仙隱巖在藏春、招隱兩巖之 中。招隱巖在藏春巖之右。碧桃巖在談禪巖之上。光 明巖在妙高峰上。西峰巖在渡仙橋側。太古巖在游 龍峽。嘯雲巖在丹丘、倚天二巖之中。倚天巖在丹崖 峰頂。半空巖在紫蓋峰下。碧雲巖在爛柯石之上。止 泓巖在連雲峽內。雲棲巖在金谷巖之右。靜定巖在 抱龍峰後,大石懸崖之畔。伏虎巖在伏虎石下。普陀 巖一名「醉翁巖」,在石上。晚翠巖在金雞洞下。又有游 龍峽、潛龍峽、連雲峽。又有雷公洞,在石龍峰左,深廣 各四丈。外壁有毛知遇石刻,內壁有會聖巖、普同塔 石刻。後壁有石井二穴,建安雷鯉題為「丹井。」洞前有 石池一泓如硯,刻「硯池」二字。又有朝陽洞,在枕流巖 之前。蓬壺洞在海島巖之上。金雞洞傍晚翠巖有趙 孟頫題。橫雲洞,有唐凌巖。題「水簾洞」,有王安石題。「阮 君洞」,有「阮叔文書」三大字。九曲洞,又有棋盤石,有孟 郊題。有紫霞關,在立馬峰下,石立如弓,儼若關峽,勝 蹟不可殫述云。

浮渡山部藝文一

《浮山賦》:《有序》:     《明方學漸》。

皖襟三江,以山為國。桐據其曲,四塞皆山,龍嶽襟其南,麟嶺峙其北,華崖障其西,𠙶山表其東。崇峻瓌瑋,出霧蒸雲,壯觀具矣。《元覽》略焉。惟浮山盤鬱於中,勢不甚高,而喦洞天開,石溪地湧,若神鰲失戴,瀛閬靡依。海潮乍驚,浮空洸蕩,奇蹤異狀,不可殫述。名曰「浮渡」 ,所從來矣。仙侶釋徒,棲神代有,梵宮蹲址,道院負嶼,信巨靈之巧構,《江滸》之奇觀也。方生性癖雲山,結巢依麓,秋飆春煦,躡蹻孤登,曠矚怡懷,囅然賦焉。

繄鴻濛之未判兮,肆澒洞而沆渀。旋混沌之肇開兮, 峙者結而流者瀁。氾蓬瀛於瀚海兮,賴贔屭於巨鰲。 曷吞釣於任公兮,致元閬乎漂淫。來吾桐而凝止兮, 奠洪基於江曲。爰錫名乎浮渡兮,儼方舟而崫岪。表 天柱以為橛兮,索地維以為纜。石崢嶸而夾桅兮,繫 九嶷於㶑灩。乍鯨濤之震撼兮,飛鼉浪之澎湃。走鮫 鯪於白晝兮,嵐岌岌而駭潰。臥蟺蜒之磄磅兮,試虯 龍於碧波。裊雲逕以上達兮,扶羊角而斜過。徐洞口 之劈劃兮,柱嵯峨其碣石。羌龍虎以關兮,若肺懸 而骨立。湛玉蓮之爛熳兮,浴紫芝於元渚。鳴金雞於 嵺廓兮,開繡闥於璚圃。乃有危巖三十六兮,堪徙倚 而遊之。別洞七十有二兮,各獻媚而爭奇。越陸子而 會勝兮,列崝而陵漢砑崔嵬「而」,嶪兮,刻嶙峋而 澶漫。窺杳閴之奧窔兮,踞淋漓之石床。啟冰壺之洌 井兮,濞沆瀣之瓊漿。麗層空而軒豁兮,挺複樓于巖 表。結磊砢以為廊兮,敞玉虛而浩渺。更石梯乎遶雲 兮,干星象而躡虹。鳥道疑其莫度兮,遠逕畏其難通。 轉側升而附确兮,乃旋近於桑日。誰杵藥而飛翰兮, 留荒臺於崒嵂。緬野夫之芳韻兮,巇「丹穴以俟來。」度 僊橋於蚴蟉兮,布基石於莓苔。盼龍池之孤穎兮,指 㧞茅之雄鋒。睇華峰於天外兮,控皖嶽於雲中。塹崇 巔而汨汨兮,礔天池以成壑。似清淺而沉沉兮,泌靈 湫而罔涸。偃兔宮以肖月兮,翥鸑鷟而朝陽。拂紫霞 以度關兮,驅元豹而蹌踉。瀉明河之倒液兮,滴晴空 之飛潏。誰濬源而長「流兮,曳尾閭而焦沃。」載高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