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6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太平寺 在佛嚴寺下。明僧碧潭修建。

華亭寺 在佛嚴寺右。元延祐中,僧鉉峰建。按《明通志》,「景泰四年太監黎義重修。」

妙定寺 在羅漢山,殿閣重重,綴於峭壁。殿南為龍王廟,上數十武,有壽佛殿、「祖師殿、飛雲閣。旁有趙道人墓,北有靈官殿、三清閣、玉皇閣、太清宮。自山半斜逕而下,有朱家庵,懸巖架木,若棲鶻危巢。登此以望昆池,煙霞變幻,陰晴皆作奇觀。」

普賢寺 在碧雞山下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總督范承勳、巡撫王繼文重修。

進耳寺 ,在進耳山內,有謠神廟,祈夢甚靈異。寶曇寺 ,在玉案山腹相連,有寶應寺、寶珠寺,俱稱名勝。

千佛寺 在城南,舊名「掩骨會。」

雲居寺 在玉案山左,元至正間建。明嘉靖中,邑人趙文廣修。

筇竹寺 在玉案山內。唐貞觀初,有人於此地見靈犀一隻,又雲中數僧甚異,即之無有,但見筇竹數枝,如卓錫入地,人莫能取。已而生筇幾本,因以建寺,後燬。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重修。

墨雨庵 在筇竹寺後五里。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總督范承勳建。

圓照寺 ,在玉案山腹。

海潮寺 在普坪村

寶華寺 在石鼻村

海源寺 在班莊村,元平章脫懽普化建。按《明通志》:「內有大悲閣,木刻千手觀音像。下有龍湫,凡遇雨暘愆期,祈禱屢應。」

正覺庵 在海源寺右。以上皆屬城西。

育嬰堂 在城南,舊為便宅。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總督王繼文、巡撫石《文晟》等捐。

資創建乳哺嬰兒,計設條約,捐資助賑。置買昆明境內民田七十三畝,撥給昆明境民屯田三頃七畝九分四釐二毫地一十一畝,晉寧境前衛官田三十五畝五分四釐八毫,嵩明境勳田五十三畝,地五十畝,昆陽境民地二頃一十七畝七分零,民田九頃六畝四分零。

「中和宮 」 在城南土橋外。

普慧寺 在城南,明萬曆間建。

皇清康熙三十一年,僧元正重修。

弘覺寺 ,在小澤口,原名「水德庵」 ,康熙十年建。水南寺 ,在南壩岸。

放光寺 ,在城南二十里,一名「晏公廟」 ,一名「雄州閣」 ,臨於滇池上。

皇清康熙三十一年,總督范承勳、巡撫王繼文捐資。

重修,撥給科田六十畝五分,以供香火。

法定寺 在官渡里,宋時建。

如意寺 在金井庵下

青門寺 在城東。明洪武年間,黔寧王閱城於東,見基址白毫燭空,異而掘之,得金像威嚴,遂建剎供奉。繼僧可教、可賢募眾重修,復廢。

皇清順治十八年,有蜀之「南隆《半生本襄》禪師」到滇。

重修,復燬於兵。康熙三十四年,總督王繼文捐資重建,功倍於前,煥然一大觀也。基址至穿心樓北莊口,圓通福慧寺蘆席營,置。有昆明縣境秤鉤灣勳田四十五畝七分,新開墾田三十畝。山場二處。康熙三十五年,總督王繼文撥給海沿河尾,東至麻園河,南至海,西至夏家窯河,北至海潮庵常住淤地一塊,報墾過田四十畝、地九十畝。其不能報墾水渰淤地、俟陸續開挖、具報

都雷府 ,在城東萬壽宮下。明黔國公沐英重興修建,日久傾壞。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總督王繼文捐資重修,煥然一

新置有真慶觀下供奉香燈、昆明境常住田二百三十畝一分,本觀左右房基,亦載常住數內:三元宮下昆明境常住田一十四畝,宜良縣境田一十三畝三分。都雷府下昆明境常住田一百五十七畝。

香國寺 :在城東重關內,原名「慧香庵」 ,僧本鎔重修,易今名。

壽佛寺 ,在太平橋下。康熙三十一年,建。「迎恩重關」 樓 在城東,即東關廂也。昔為層樓,因兵燬廢。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總督王繼文捐資重建,供奉《文》

《昌關聖帝君》遙望北闕,故名「迎恩重樓」 ,給有蒲家灣荒地二畝,以供香火。

真武觀 在歸化寺左,明嘉靖二十七年建。「三元宮 」 在太和宮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