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6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奔朝,雙鳳翔舞」 ,皆《實錄》也。上有太和宮諸勝。龍泉山 在城東北三十里,又名太極山。山水瀠合,仙靈窟宅。上有真人宮,下有黑龍潭,其上曰五老山。

松華山 ,在龍泉山東五里,聯絡十二峰,當三川水口,一一深秀。

文殊山 在城北二十里,有寺有泉,皆以文殊名。按《明通志》并《明一統志》,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一名蒙滯雄山。

銀錠山 :在城西北三里。

商山 ,在山之麓舊皆桃林,下有冷泉,名「蓮花池」,浴之可去風疾。

扶蔥山 :在城東二十里。

樂羊錯山 :在城北二十里。

《華亭山 》在太華山左,「遠望似欹,登臨之則覺迥然獨出。」

太平山 在太華山下,望滇海如鑑,一目百里。寶珠山 在城西二十里,上有瀑布自層巖飛下,噴花濺沬,滾綴如珠,觀者眩目,因以名山。赤甲壁山 在城西十里,舊稱「石鼻」 ,訛也。此鄉名為「石鼻」 ,因誤以名山耳。

觀音山 :在城西五十里,一峰突起,奔赴滇池,有天風海濤之致。

綠水河 在城內《祖遍山》之左。

西湖 在滇池上流,又名積波池。荇藻長青,蘭橈競泛,中產衣缽蓮花,俗曰青草湖。內有近華浦廢址尚存。康熙二十九年,巡撫王繼文搆亭其上,題曰「湧月。」

盤龍江 在城東,源出故邵甸縣,凡九十九泉,合流入滇池。

海口 在城西南八十里,洩滇池之水,由安寧富民匯廣翅塘入金沙江。沿海財賦,歲以萬計,利害由其通塞,誠要津也。歲一濬導,在賦役曰「海夫。」

澄清河 在青草湖內。七八月間,潢潦汎漲,凡水皆濁,斯水獨清。

金稜河 一名金汁河,在城東十里。元賽典赤築隄,分盤龍江水,經金馬山麓,繞春登里東鄉,灌溉實溥。按:《明通志》:「蒙段時,隄上多種黃花,名遶道金稜河。」

銀稜河 一名銀汁河,在城北十里,引黑龍潭、白龍潭水經商山麓,灌溉沙浪里地田。按《明通志》:「蒙段時,隄上多種白花,名縈城銀稜河。」 寶潒河 在城南二十里,源出上板橋,分瀉至官渡入滇池。

黑龍潭 :在城北三十里。其水深黝。有魚二種,各不相侵,禱雨輒應。

龍淙 在城西二十里,舊名「白龍泉。」 康熙二十八年,總督范承勳易今名。有龍淙石屋、聽瀑樓、墨雨庵、一草亭、宛轉溪石、香橋、顛丈臥石、小巫峽、小龍湫諸勝。

海源 在城西二十里聚仙山下流入青草湖,一名鴛鴦池。

龍湫 在城東板橋驛山皆奇石,石竇中兩湫疊出,又名「觀音塘。」

滇池 在城西南,一名昆明池,周五百餘里,匯盤龍江、黃龍溪諸水,望之一碧萬頃。《史記》:滇水源廣末狹,有似倒流,故曰滇。一說:凡水皆東,此獨阻西而下也。按:《明一統志》中產衣缽蓮,花盤千葉,蕊分三色,下流為螳螂川,中有大小臥納二山。

九龍池 ,在城內。清迥秀澈,蔬圃居其半,又曰「菜海」 ,「稻田」 、蓮池又半之。沿五華,右貫城西南,陬達滇池。昔為沐氏別業,名「柳營。」

放生池 在府城西南西湖,近華浦。「康熙三十五年,總督王繼文、巡撫石文晟捐貲,倡各司道及府縣公建。池周二里許,浚鑿深廣,堤岸堅厚,為一橋以通活水。其路水陸皆可達,聽官民置放生物於其中,禁人捕捉。上有觀音庵、湧月亭」 各房宇諸勝。置田住僧,以護永久。

龍泉 三:一出商山下,一出城西勒甸村,一出羅漢山下,其羅漢洞產金線魚,又名「金魚泉。」 文殊泉 在府城北文殊山下,歷松華壩,自西湖入滇池。

「湧泉 」 出湧泉寺山腹,一泓清潔,瀉入曲池。「瀑布泉 」 在城西玉案山,流至寶珠寺後崖,高數丈,泉自崖頂注於溪澗,噴沫濺珠,聲徹里許。寒泉 有二:一在城北上莊村,一在城西高嶢里碧嶢書院,泉水寒冽,浴之可愈風疾。

吳井 在城東三里菊花村,其水獨重,味甚甘冽,汲而貯之,味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