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因之,無都圖,坊里止立十六城頭白山為《九土》。

司之首。按《通志》:司在府北六十里,巡檢王受故為思恩亂首,明新建伯曲貸之,因授以職,今仍予世襲。

興隆土司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南唐、宋、元屬思恩土州甲地。明嘉靖間,王受叛,新建伯王守仁討平,改置興隆土巡檢司,隸思恩軍民府。按《通志》:司在府北六十里,巡檢韋貴。明嘉靖七年,授冠帶理事,其地視諸司獨廣。今仍予世襲。

皇清因之,領十六城頭。

定羅土司

古蠻彝地。秦為百粵。漢屬交趾。宋屬田寧土府武顒里,即今土田州。元末,因思恩土知州岑永昌隨征有功,乃割隸思恩土州。明初因之。至正統間,改思恩土州為思恩軍民府。嘉靖六年,土酋王受作亂。七年,新建伯王守仁撫平之。後設佈九土司以分彝酋之勢,定羅九司中之一也,仍隸思恩軍民府。

皇清因之,領十二城頭。按《通志》:司在府西一百三十

里巡檢徐吾,明嘉靖七年授職,今仍予世襲。舊城土司:

古交南國。秦為百粵。漢屬交趾郡。唐置思恩土州舊城即思恩州甲地。宋末,割甲地為南海縣。元末明初,為南海莊,屬思恩土州即今司治,隸柳州府。至明正統間,土官岑瑛奉征有功,晉州為府。成化間,改為思恩軍民府,設流官佐貳。弘治末,岑瑛孫岑濬作叛,討滅之,始改為漢府,乃遷府治於喬利。嘉靖七年,土酋王受倡亂,新建伯王守仁撫平之。又遷府治於荒田驛,將思恩舊屬并割田中地。昔屬州分佈九司,置九土巡檢,舊城其一也。以其地昔屬州治原有寨城,故名。舊司城仍隸思恩軍民府。

皇清因之,原無都圖、里分,止立十二城頭。按《通志》,司

在府西一百五十里,巡檢黃石,明嘉靖七年授職,今仍予世襲。

下旺土司

古交南地。秦為百粵。漢屬交趾。宋初,置田州下旺,原田州甲地。宋末,割甲地為南海縣。元末、明初,為南海莊,隸思恩土州。至嘉靖六年,新建伯王守仁滅叛逆王受,割田州甲地與思恩,分布九司,置九土巡檢,《下旺》其一也,仍隸思恩軍民府。

皇清因之,無都圖、里分,止立十一城頭。按《通志》,司在

府東北七十里。巡檢韋文明嘉靖七年授職,今仍予世襲。

那馬土司

古南蠻地。秦為百粵。漢屬交趾。唐置思恩土州那馬原,思恩甲地,歷宋、元及明皆仍舊。嘉靖間,新建伯王守仁滅叛王受,改置思恩州甲地,建為那馬土巡檢司,隸思恩軍民府。

皇清因之,無都圖、里分,止立十六城頭。按《通志》,司在

府北五十里巡檢蘇關,嘉靖七年授職,關故絕,以白山司頭目黃理署司事,今仍予世襲。都陽土司: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唐置思恩土州,歷宋、元及明皆仍舊。嘉靖七年,新建伯王守仁平叛王受,將思恩土州甲地裂為九司,設立九土巡檢,共隸思恩軍民府,《都陽》其一也。

皇清因之,無都圖。里分領止六城按《通志》,司在府西

北一百五十里。巡檢王留,明嘉靖七年授職。留故絕,以頭目黃羅署司事,今仍予世襲。

古零土司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唐屬思恩土州。歷來設土舍一員,提調古零、那學、下畔、通感四堡。至明嘉靖七年,新建伯王守仁奏立九土司,始將古零、那學、下畔、通感四堡每堡編半城頭,設立古零土司。萬曆七年,增十八畸零稟斗村場田地,與那馬、白山二土司及武緣縣地方錯雜而居。

皇清因之。按《通志》:司在府東八十里,巡檢覃益。嘉靖

七年授職。今仍予世襲。

安定土司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唐置思恩土州安定,原隸思恩甲地。明嘉靖間,岑猛叛,新建伯王守仁討平之,置思恩府,分作九土司,置土巡檢,隸思恩軍民府,安定其一也。

皇清因之,無都圖、里分,止領六城頭。按《通志》,司在府

東北三百二十里。巡檢潘良嘉靖七年授職,今仍予世襲。

何旺堡

前隸「上林《止戈》。」 宋治平四年,始與宣化之「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