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巖三字深處有白石如象。按《明一統志》,又時有雲氣結為象形。其北為貓兒山,形像肖貓,下臨大江。《風土記》云:「貓兒山對鹿兒灘。」

龍山

五馬山 ,按《通志》,在州東

青山

雷山 ,按《通志》:在州東六十餘里,下有僊女池,按《明一統志》云,「《風土記》云,天欲雷雨,則此山先有雲霧。」

聖塘山 按《通志》:「熱水出其下。」 按《明一統志》:「在州東百餘里,高峻不可登。相傳昔有猺人攀藤而上,見一池清冷,內有魚鱉桃李環繞,且多猿猴。」

象臺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西北三十里,其山平正如臺。

居鹿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東北四十里,上有鹿池。

金雞嶺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東。

石門嶺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東南。

二:僊巖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北。

鷺鶿巖 《府志》無。按《通志》:在州南十里,有石如鼓,呂景蒙名曰石樂巖。

石牛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州東四十餘里,上常有雲霧,天色晴霽,遙見如牛形。」

象江 按:《通志》:「即柳江,繞州城西。」

七里江 ,按《通志》:在州東,出天堂嶺,入象州十里江。

熱水江

凌田江

牛角江

東泉 源出城東北門濟侯祠山下。東方之田賴以灌溉。

溫湯泉 源出聖塘山,在熱水村,平地湧出,初如滾湯,下流漸冷,即曰「熱水江。」 至城北第四澗入大河,取溉東里之田。

濮泉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州東四十里,松檜森羅,水石清秀,邑人以為遊賞之地。」

武宣縣

高立山 又名獨秀山。按《通志》,在縣北,係縣治主山。

三台山 即「筆架山」 ,在學前。

魁山 在學前隔河

文筆山 、恩照山 :俱在縣南。

馬鞍山 在縣東,內有深巖,巖門有一石鐘懸壁,名「鐘巖。」

掛榜山 按《通志》在縣西,隔河

勒馬山 按《通志》在勒馬堡。

石羊山 按《通志》在西鄉大河邊。按《明一統志》,在縣西六十里,峭壁上有石如羊,俯瞰大江,舟過見之。

僊人山 按《通志》:「在縣西十里,唐賈山人居此。」 按《明一統志》,「上有石,形似僊人。」 唐柳宗元詩:「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遮盡僊人山。」

仙巖山 按《明一統志》,在縣南四十里,巖高一丈,深十丈,石壁上有僊人影,中有泉滴成乳。雙髻山 按縣志,在東鄉上里金龍山左,山下有巖,巖內有二謝石書案,常有雲霧繞其巔。金龍山 按縣志,與雙髻山並峙居右,上有飛來古廟,蒼松蓊鬱,下有石洞,常有霧遮其巔。大河 發源古泥按縣志,「上水」 中條上柳慶古泥,左條入來賓,出自黃河水。黃右條小河上桂林。下水由潯州通南雄等處。

斷藤峽水 在勒馬紅石磯下。按《明一統志》「在縣東,源出潯州,中有四灘,灘有巨石,水勢回旋,其聲如雷,下與程即、都泥、甘蘭諸水合流入廣東界。」

靈湖 《府志》無。按《通志》:在左廂。由大河伏流,民間採漁不禁。按《縣志》:陌上有古樹五株,閱百千年,四季常青。古以為靈氣所鍾,故名。

白沙塘 《府志》無載,《縣志》。

《廣塘 府志》無。按《縣志》在臺村後,下畔即梁黃黃戶田,俱儒學管業。

《龍塘 府志》無。按「縣志」 ,在西鄉平畚村。

鬨塘 《府志》無。按《縣志》在西鄉上趙村,入趙賜戶。

大定塘 《府志》無。按「縣志」 在西鄉大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