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不能行,至「沙拱」 ,入融江。

柳城縣

烏蠻山 在縣左,按《明一統志》,在縣東南三里,高聳臨大江,下有潭,澄湛徹底,其山石黑,故名。勒馬山 ,縣南對江按《明一統志》,在縣北五里,其形曲轉如勒馬狀。

青鳳山 按《通志》,「在縣朝案,高百丈餘。」

伏虎山 在縣後

龍船山 在縣北

曬網山 在縣北

覆磬山 在縣西

紗帽山 在黃道村

西山 覆釜山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西。甘棠巖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

造化巖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東。

修仁山 《府志》無。按縣志在北鄉。

小東山 《府志》無。按《縣志》在北和里,山形最秀。三馬山 《府志》無。按《縣志》:在思營里。三山並峙如馬。又名菩薩山。

穿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治西,高百餘丈,上有一竅通明。」

銅磬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西二十里,舊名雲蓋山。

筆架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東一十里,平地卓立,形如筆架。

文筆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北五里。尖銳而秀,有如卓筆。

轎頂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北二十里,山頂圓如轎蓋。

龍江 按《明一統志》:「在縣西。源出慶遠府天河縣,與融水合流,來會於柳江。梁大同間,龍見於江中,因置龍州。」

鸞州 ,在縣西北河中,漁舟皆泊於此。

龍潭 按《縣志》:「在北鄉,四面皆尖秀矮石,崚嶒環列,形如蓮瓣。中瀦一潭,深不可測,水由底暗洩,約有半里許,水從巨石吐出,其石如龍頭樣。」 龍頭江 即龍潭之水。清縈澄碧,灌溉民田,永無旱祲。

馬跑水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七十里。按《明一統志》,又名湧珠泉,相傳諸葛亮南征過此,馬跑其地,泉遂湧出,故名。

古清河 《府志》無。按《縣志》:源出里團里泥浪,至古城村會融水。

洛澰河 《府志》無。按《縣志》:源出雒容黃泥,至白沙村會融水。

懷遠縣

蒼帽山 在縣北

珠玉山 在縣西

天馬山 在縣東南

武牢山 在縣西北。按《縣志》,今呼武洛山。貓兒山 在合水。

九曲山 在下石門西。按《通志》,唐朝山與楚接界。

太白山 ,唐李白謫夜郎,築石放詠,在下石門右。按:「夜郎」 在滇中,此恐有訛。

石門 在四江左右,兩山夾峙。按《縣志》,「崖石峭壁若門。」 一在馬家洲,一在大溶江口,一在竹林漕,一在沙泥。

案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東南。

古尼山 《府志》無。按《通志》:「峰巒環抱。」

大耀山 大桂山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北。平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五里。宋建平州潯江 ,按《縣志》,義寧、城步二縣之水,出自老堡東北。

大溶江 ,按《縣志》,古州青水江之水,出自老堡西北

丹陽洲 即縣治

板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源自扶勞山,入斗江 《府志》無。按《通志》。水源發大地,入潯江。古州江 《府志》無。按《通志》,出黎平,合容江。田寨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三十五里,由田寨入大江。

蕉花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出蕉花村,入大江。

西波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四十三里,自白雉山會合入江。

軍聽潭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三里。

融縣

銅鼓山 ,按:《明一統志》:「在縣西二十里,舊傳諸葛亮嘗埋銅鼓以魘獠蠻,後有得於是山者,故名。」 又「武宣縣西一十里,亦有銅鼓山,下有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