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謂奇矣,然奇而不怪焉。」翰林主人曰:「子之言辨矣,豈 其然歟?載考諸古茲地,《禹貢》之所不載,《職方之所不 書,郡縣始漢武之世,分野僅星紀之餘,在漢之世固 嘗棄之,蓋不以之為有無也。且甸者,王畿之名,非所 以為遐外之域;奇者,殊常之稱,不可以加寂寞之墟。 子之言何所據而云乎?士曰:茲豈走之言哉!於是乎 惕然興,悚然懼,舉首加額,北望向天,百拜稽首而颺 言曰:此我〈太祖聖神文武〉》統天大孝高皇帝《金口》之 所宣也。大哉,皇言乎!自吾茲地而得茲言,地若增而 高,物若加而妍;山林草木,濯濯然如在昆吾御宿之 近;封疆畛域,整整然如與侯服邦畿以相連。嗟夫!地 以人勝,從昔則然。「蘭渚以羲之而著,天台以孫綽而 傳。夫以殘山剩水之勝,一經騷人墨客之所賞詠,尚 揚芳於四「外,流美於當年。矧茲奇甸,環海以為疆者, 餘二千里。縱步以行兮地雖甚遐,仰首而觀兮天則 伊邇。一經大聖之品題,山勢駸駸而內向,波光躍躍 而立起。物則且然,人可知已。然則走所言者,豈無所 以耶?」主人乃仰焉而思,俯焉而嘆曰:「良有以也。願聞 其所以。」士曰:「走也,少而游庠序,壯而走四方,雖」生於 是甸之中,而甸之所以為奇也,容有所不能詳。蓋嘗 歷考夫禹益之所記,緬想夫章亥之所步,古往今來 之宙,上下四方之宇,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闢而起 昴畢。天有四維,地有四極,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 南迄於濮鉛,北底於祀栗。《管子》言「名山三千」,墨氏云 「名川三百。」三百之川,總歸匯於「東西;三千之山,皆發 源於西北。是則海者川之所委,嶺者山之所積。茲甸 也,居嶺海之盡處,又越其涯而獨出,則開絕島千里 之疆,總收中原百道之脈」者也。原夫天下之山,皆自 夫崑崙而來,越戎而夏,出險平基,分為兩界,析為三 支。其中一支,經淮越江,而極於衡、霍,遂散流而分披, 至此而地勢將盡,乃益險巇嶄巖,𡾊㠑嵂崒。崹!孰 知一脈透出於瀛海之外,其地可畫而井,無以異於 秦晉之近圻。觀夫天下之川,皆至於溟渤而止,滔滔 汨汨,雖日趨於東,然皆折於南西而後己。大起而為 國都,小起而為洲坻。其尾閭,收萬水而瀦眾流,遂浩 漾而涯涘。自此而水勢益下,弱莫能起。㵧沆瀁,渺 沔瀖泋。孰知一島孤峙於瀛海之中?其地可葦而航, 無以異於江湖之流水。海可渡兮不踰百里;山可登 兮不踰尋丈。舟之行也,朝斯往而夕斯返;人之遊也, 足可屐而手可杖。意其磈磈䃬䃬乃爾,坦然夷曠;意 其汗汗沺沺乃爾,悠然平漫。蕞爾小方外之封疆,宛 然大域中之氣象。陽明勝而氣之運也無息機;土性 殊,而物之生也多奇相。草終冬而不零,花非春而亦 放。境臨乎極邊而匪塞,海洩其菀氣而無瘴。地四平 以受敵,無固可負;歲三獲以常穰,有積可仰。通衢絕 乞丐之夫,幽谷多耇老之丈。古無戰場,軾語信乎有 徵;地為頗善,符言斷乎非妄。民生存古朴之風,物產 有瑰奇之狀。其植物則郁乎其文采,馥乎其芬馨。陸 產水植,異類殊名;其動物則彪炳而有文,馴和而善 鳴。山居川游,詭象奇形。凡夫天下之所常有者,茲無 不有;而又有其所素無者,於茲生焉。歲有八蠶之繭, 田有數種之禾;山富薯芋,水廣魚螺,所生之品不一, 可食之物孔多。兼華、彝之所產,備南北之所有。木乃 生水,樹或出酎。麪苞於椰荳,莢於柳竹或肖人之面, 果或像人之手。蟹出波兮凝石,鰌橫港兮堆阜。小鳳 集而色五,並鱟遊而數偶。修蝦而龍鬚,文魚而鸚噣。 鱗登陸兮或變火鳩,樹垂根兮乃攢金狗。鼪緣樹杪 而飛,馬乘果下而走。魚之皮可以容刀,蚌之殼用以 盛酒。波底之砂,行如郭索;海澨之貝,大如玉斗。花梨 靡刻而文,烏樠不涅而黝,椰一物而十用其宜,榔三 合而四德可取,木之精液,爇之可通神明,鳥之氄毛, 製之可飾容,首有自然之器,具有燦然之文繡。天下 皆有於菟,茲獨無之,豈天欲居民蕃息於此,常夜戶 不閉,而無觸藩之虞乎?江南皆無蛜螂,茲獨有之,豈 天欲寓公之久居於此,使昭壁「見喜,而無北風之思 乎?噫斯地也,近隔雷廉,僅一水耳,而物之生也,乃爾 不同。遠去齊晉殆萬里兮,而氣之通也,胡為無異?若 是者,雖云生物之偶然,安知造物者之無深意也?然 則茲甸之所以為甸,而奇之所以為奇者,庸有在?」於 是主人曰:「然此物之奇爾如人何,無乃奇之為奇,獨 鍾於物而遺於人耶?」士曰:「不然。天地盛大流行之氣, 始於北而行於南,始也。黃帝北都涿鹿中,而堯舜漸 南而都於河東。其後成周之盛,乃自豐鎬又南而宅 於洛中。蓋自北而漸南,非獨天地之氣為然,而帝王 之治亦循是以為始終。蓋水生天一,而《坎》位於北,而 《艮》之為山,又介乎東北之間,自北而東折歸於南,其 氣之所以融結而流行者,非止乎一水一山。山之餘 而為嶺,水之委而為海,而是甸居乎嶺海之外,收其 散而一之,透其餘而出之,所以通其鬱而解其結。其 域最遠,其勢最下,其脈最細。是以開闢以來,天地盛 大,流行之氣獨後,其至至遲而發遲,固其理也,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