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經略其事焉。吳君行,公戒之曰:「兵貴潛機,使敵莫測。 近而示之遠者,法也。君其先聲指《咘咳》河池乎?」吳君 曰:「敬聞命矣。」公遂徵兵於各州土司,會守巡該道陳 君俊、尹君校,各次第抵任。二君素沉幾諳練,加以受 成於公,而又合謀於吳君,其猷益壯矣。乃以右江參 將倪君中化,統柳慶諸兵,而遷來三哨,則屬之永寧 參將王君瑞焉。兵果先後便道,故為聲影於河池咘 咳之間,賊不之疑也。不數日,則兵趨北,三諸賊以為 從天而墜,已不及掩耳矣。兵進凡三十日,克破巢寨 一百有奇,擒斬四千八百名顆,而俘獲賊屬視擒斬 倍之,牛馬器械視俘獲又倍之。自廣右用兵以來,神 速稱「快,未之有也。公又疆理土田,分兵屯種,益為善 後計。凡八寨以南,河池以西,靡不聯絡待命,恐恐焉 不保旦暮。豈有縱橫出沒如昔者態耶?」績上,上嘉之, 晉公大司徒。郡中鄉大夫及父老子弟各置酒為地 方慶,且詣守巡使君請記。使君轉以屬僕。嗟乎,翀!胡 能為公記耶?昔石汀殷公平古田,僕書於桂林。華溪 郭公平府江,僕書於蒼梧。今桂林、蒼梧之間,頌二公 之功者,尚浮於僕之文,是其文不足,而其功常有餘 也。況公之北三,又事倍於古田、府江,而他日頌公之 功者,豈不益浮於桂林、蒼梧耶?卉服椎髻,鳥語狼心, 不示其威,則不憚也。平禍定亂,昭德垂信,不假諸勒, 則不傳也。南山之石,玉屏「仙變,風雨不來,千載一日。 此非公之碑,如有待耶?」於是父老子弟爭趨而磨,懸 崖而書,諸峒猺獞,莫不相率來視,以手加額曰:「南蠻 何敢反乎?何敢反乎?」張翀聞之,乃從前數廣西之寇, 幾已殆盡,遂援筆為記。

《西粵山水可遊記》
鄭圭

「粵西宮室,茅椽十九,即公署頹垣,多類古廟,車敝馬 瘠。登山陟嶺,十許人撮而上,布帛罕至,火飲生食,與 吳、越大異,山水亦大異。水源在興安海陽,山穴僅丈 許,東流入楚為清湘,經洞庭入江,西流粵為灕水,合 左右江入海。」三江險灘怪石,殊可駭,第不可遊。山石 更奇甲寰宇,最勝者無如興安三十六陡,最著者多 在桂林。予以公務入省,稍暇輒詣一兩處,就所經涉 者偶記之,蓋所得十之二三也。其一獨秀山為靖江 王府主,山在府內,壁立百仞,如蒼玉珪。甲子冬,王按 臺《心一》檄郡邑赴察。同寅朝王,禮畢,宴余輩。香殿殿 廠有樓,但將圮以木支者數十處。前有假山,盆樹數 百種,多佳者。傳梆請匙斂宮眷引余輩登山,環山拾 級而登,可數里,遇一折,輒有亭榭,多圮,亦間有題詠。 至絕巔為元帝祠,四望無際,群山拱揖。其一為風洞, 在城臬司後,軒廠青翠如畫圖。一石中穿如牖,山後 多奇石,有一懸崖如垣,與城接,下俯長江。其一為七 星巖,在水東境,路幽蒨,林石間。出巖七山,纍纍星列, 巖在其腹。巖口有老君祠像,不甚大,傳是開元時祠 閣,亦隘。曹能始道尊大,廓之殊勝。大巖有二僧持炬 先導,口喃喃不休,道「所見物像,如人、如馬、如獅、如象、 如魚網、如寶蓋纓絡者,不可指數。」歷七峰下,可三四 里,始出。復有林麓,可休可遊。時奉祀沈君,越人,持具 候余小酌。相近有文昌橋,其一為木龍洞。旁城數十 武,有二石玲瓏,俯江可眺。其一為南薰亭,在北郭外, 有大舜廟,廟前古松數十株如虯龍。側有亭,臨水曠 絕,有晦翁南軒懸崖石刻,與同寅《送謝司尊肇浙上 計》,匆匆過此,聞後尚有一洞,未及遊。其一為訾家洲, 旁城水中無大異,而山水之勝,可一望收之,誠如柳 州所記,掬為茂草,能始。道尊創復亭榭,大可遊詠。其 一為雉山,沿江十級上巖不甚峭而幽,能始道尊構 一閣兩崖中,幽隱可居。其一為龍隱巖,即白龍洞後 山。偶丙寅同姚學博拏舟往十許里登山。又里許有 一巖可居,是劉仙舊隱,亦有宗室,為小屋巖下。其一 為「隱山」,戊辰二月謝辭撫臺,同趙都閫九思往遊。一 青石山,六洞環之,愈入愈佳。最後為老君洞,極委致。 其下有小庵,是日有禮《梁皇懺》者,頗精嚴。趙君攜一 小盒,與余避至一荒園,露坐小酌,有一惡少著短衫, 馳馬往來,無所忌憚,微詢之,亦一宗室也。由平樂至 桂林有兩道,一江行,一陸行。陸經陽朔,青山夾路者 數十里,大佳。江邊亦有洞壑而淺,亭閣荒蕪,能始道 尊創建二曹祠,皆唐人能詩。謝在杭曾合刻其集。

廣西總部藝文二

《巡按自灕水南行》
唐·張九齡

理棹雖云遠,飲水寧有惜。況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奇峰岋前轉,茂樹隈中積。猿鳥聲自呼,風泉氣相激。 目因詭容逆,心與清暉滌。紛吾謬執簡,行部將移檄。 即事聊獨觀,素懷豈兼適。悠悠詠靡盬,庶以窮日夕。

《嶺南歲暮》
戎昱

歲暮天涯客,寒窗欲曉時。君恩空自感,鄉思夢先知。 重誼人愁別,驚栖鵲戀枝。不啿《樓上角》,南向海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