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疏其氣利於風水

義井 在城南門

溫泉 一割平遠,在熱水村;一在縣西北五十里,可浴。

寶山靈潭 在縣東六里。旱祈雨立應。

放生潭 在松元魁塔下。邑人李楩、鄧之麟、李升、李𢘆等立。曾井 ,在縣西,泉冷而甘。相傳南漢曾芳令是邑,以藥置井中,病者飲之即愈。後人思之不忘,故名。宋張致遠詩:「曾井有泉清毒瘴。」

饒平縣

尊君山 ,去縣北五里許,縣治之主山也,古名「將軍山。」

望海嶺 在縣東二里。危峰插天,遠眺海表。天馬山 縣治之面山也。有天馬行空之勢。待詔山 ,在縣西南十餘里。四時雜花競秀,名為「百花山。」

城隍山 :在縣治北,古名「金山。」

琴峰山 在縣治後

大金山 在學宮後

桃源山 ,在縣西北十里。上有龍潭,歲旱祈雨輒應。

九峻山 :在縣西北。通大埔捷徑。

南陂寨 在縣西。民築土為城,以避寇亂。石帽山 在縣南十里許。上有石如磨。

繚船楯山 在上饒嶺腳村東北界平和。犁頭山 在上饒堡,高四百丈,東連漳浦。鳳凰山 在縣治西四十里。高壓諸峰,山頂翠如鳳冠,乘風能鳴,與郡城西「湖山」 相應。

河門山 在縣東北,邑水所出之地。知縣劉抃倡建文峰塔其上,以培風水下有石碑,文曰:「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處半收。」 宋賢王十朋立焉。

繡衣嶺 在縣南八里許。

尖山 :在東洋屯青竹徑村連漳浦,途多險阻,伏戎之區。

白鷴山 :在東洋屯堡。

四壁嶺 :在東洋屯堡潘段村。相傳為陳弔眼屯眾處。

鶴山 :在東洋屯堡麻湖村。

寶珠山 :在黃岡堡後。

石壁山 :在黃岡堡北。

黃紫殿山 :在陳塘堡浮山村。左三台山嶂,右九曲水灣。

燡堠山 在井州堡右

南鵝山 在縣西南平溪,西接海陽縣界。棲雲山 在黃岡驛南。高與蓮花山相表裏。留嶺 在宣化大卷上村,北接漳浦南詔驛界。大幕山 在宣化上底,後形如垂幕,故名。鯉魚山 在大幕山下。

馬頭岡 在海渜

蓮花山 在蘇灣、信寧二都界。

北山 在大幕東,有泉,雖旱不竭。

東坑山 與北山相連

周田山 山下有廬舍,陳石岡諸公常讀書其中。

獅山 為宣化大埕後屏。偃伏如獅形。

小金山 :在大城所北門。

龍潭山 ,在《大卷》東北。

釜山 在宣化高埕神前之南。形如覆釜,赤瞰山 ,山有風動石。

香爐山 在宣化嶺後村西南。山頂有石如香爐,故名。

鐵甲山 在宣化下灣西。

月山 在下岱上寨寮

煙樓山 :在海邊。有望墩、烽樓在焉。

「象頭山 」 在柘林,舊有天妃宮。

西澳山 在柘林海中,有田若干頃。

鳥頭山 在柘林北

紅螺山 :在大埕柵灣港口。

深坑山 在宣化都大埕柵東南。

南澳山 在東里南三十里,信寧都海中山也。河門 :一自九峻諸山發源,南流五十里至縣東,兩山相峙為河門。一自桃源諸山發源,北流二十里繞縣後至城隍山下合之。一自梅峰發源,南流二十里從天馬山下赴於河門,十五里至石溪頭。

湯溪 :距縣二十里。溪多盤石,中流有石竅如盞,湧出湯泉。有三石池。

九龍潭 :在半徑村。相傳有龍居焉,祈雨立應。西溪 :發源於尖峰,瀠大埕前,達於灣港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