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村民羅拜曰:「公異人也,蛇乃此山之神,見公至,喜相

迎耳。」

韓京帥師平寇,至蓬辣灘,舟誤中石,鎧甲盡沉。京怒, 期次日擊石去之,鎧甲盡浮水上,故又名「曬甲溪。」 建炎三年秋八月,盜入梅州,殺守臣沈同之,大掠而 去。

紹興三年冬十一月,廣州盜陳顒犯梅、循二州。三年 正月,圍潮州。四月,招討使岳飛至廣州,平之。是年,黎 盛與虔賊周十隆等寇廣、潮、梅、循、惠五州,餘眾布滿 山谷。上始命趙庠等四統制會勦平之。

淳熙七年春三月,潮州盜起,廣東提舉常平楊萬里 討平之,除提點刑獄。請「於惠、潮二州築砦,潮以鎮賊 之巢,惠以扼賊之路」云。

王十朋嘗經饒平,於逆旅中夜半聞角聲,起視莫知 其處。周覽山川,曰:「異日必有城其地者。」立石記之,明 初猶存。置縣後,土人將輦石為某令立《去思碑》,中途 繩斷,傷輿者二人。今片石尚橫荒郊,而石上文銷泐 無遺矣。

胡穎為廣東經略女撫使,潮州僧寺有大蛇,前後仕 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疑以為未嘗詣也。已而 旱,咸咎守不敬蛇,後守不得已詣焉。蛇蜿蜒出,守大 驚,暴卒。穎至廣州,聞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至則 其大如柱而黑色,載以闌檻。穎令之曰:「爾有神靈,當 三日見變怪,過三日則汝無神矣。」及期,蠢然猶眾蛇, 遂殺之,毀其寺,并罪僧。

《武經》,即陳植,龍溪人,從叔祖玉澗郡馬勤王至崖山。 宋亡,與張世傑斷維而出,以六艦泊於梅嶺港,欲求 趙氏後立之。因楊太后崩,元人追宋師甚迫,逃匿九 侯巖,卒葬其地。臨終遺命「望厓山而葬,不面北」云。 端宗景炎元年秋九月,帝舟幸潮州。時陳宜中、張世 傑奉帝由福州航海至泉州港,招撫使蒲壽庚亂,乃 趨潮州,尋移駐甲子門,入廣州。二年春正月,元將易 正陷梅州,權知州錢榮之降,權簽判蔡蒙吉死之。蒙 吉,程鄉人。三月,右丞相文天祥復梅州。秋八月,元人 寇潮陽縣,都統陳懿叛降於元。冬十月,侵潮州,知州 事馬發禦之。其明年,懿又導元將唆都、蒙古歹襲潮 州,馬發死之,劉興以城降。天祥舉兵討懿,懿遁。十月, 引兵趨潮州,攻懿於和平,斬興,軍威大振。兵部侍郎 鄒㵯、宣教郎劉子俊並引兵來會。十一月,天祥自潮 陽移屯,元將張弘範襲執於五坡嶺,取懷中腦子,服 之,不死,鄒㵯、劉子俊及少卿陳龍復、檢院林琦、閤門 鈐轄蕭資皆死之。㵯同子俊趨潮陽,見天祥,計誅劉 興及天祥。海豐移屯,㵯為殿,聞元兵突入陣中,度天 祥必死,乃拔劍自刎,扶至南嶺死之。又陳矩,寧都人, 亦從天祥死於潮陽。

祥興二年春正月,天祥發潮陽,至厓山。二月,厓山行 朝潰,丞相陸秀夫抱帝昺赴海死,張世傑覆舟溺,天 祥北行。杜滸字養卿,天台人,先潮陽移屯護海,舟趨 厓山,亦死焉。初,陳懿兄弟五人號「五虎」,與劉興俱為 潮劇盜,丞相張世傑招之攻閩,遂據潮州,興殺掠尤 甚。會天祥復梅州,乞除懿右驍衛將軍、知潮州兼管 「內安撫使」從之。懿等不受督府節制。天祥聲其罪討 之,懿走山寨中。天祥駐和平,攻之急。懿導元兵具舟 海岸濟,輕騎以致天祥,有五坡之敗。後元兵既入州 城,懿殺黃虎子,稱元帥知州事。虎子以巡檢開門迎 元兵,故懿殺之。元授懿為廣東道都元帥。

元至元二十一年,長汀涂氏以鹽徒來神泉司,於茶 山下築城聚眾,號曰「涂寨」,自稱侍郎,據有上杭、金豐、 三饒、程鄉等處歲賦。傳弟涂僑。二十餘年,安撫使月 的迷失諭降之。

順帝至正十年,揭陽「棉湖寨陳君寶等作亂海陽,采 塘叛賊吳子安等應之」,合攻潮陽。邑人趙光國嚴督 守禦,自給犒勞,軍氣大振,賊夜遁。

至正十一年,梅州番賊陳蒲等嘯聚梅塘,攻陷城池 幾二十年。招討使陳梅至,克之。

至正十六年,陳遂據有揭陽,分將築城隍。至明洪武 初,歸附。

明洪武十四年,程鄉縣吏陳伏糾同海陽縣「三饒賊」 饒隆海來攻程鄉,伏為內應,陷之。南雄侯趙庸以潮 州衛官軍討之,擒賊首偽萬戶饒隆海等百五十人, 斬首四十餘級,降其眾,程鄉盜平。

三十年,安遠縣賊周三寇程鄉,都指揮吳某帥兵駐 境上,縣官遣葉文保及蕭子名領民兵平之。

三十一年,倭寇東里。洪武三年置大城所於小金山 下。至是,倭寇猝至,劫略無算。沿海居民奔避所城中。 東門百戶顧實納之,民免於難。餘三門皆堅閉拒之, 民多遇害。事聞,命械三百戶至京,曰:「是閉門百戶也。」 棄市,傳首本所,子孫革襲。終明尚缺,謂之缺所云。 建文三年,靖難師起,東里有偽稱元太子者,至大埕, 土豪陳君濟擁立之於上寨,從者五百餘人。建都大 埕,以君濟為左丞相、傅說為右丞相,沿海騷動。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