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思韓堂 在府治後。宋知州孫叔謹建。堂東亭曰「壘翠」 ,陳堯佐書;北曰「獨遊」 ,今廢。陳有詩曰:「記得幽人舊吟處」 ,獨遊亭在野橋西。

《拙窩 》。宋周濂溪為廣東轉運判官,按部至潮,題詩大顛堂壁,因刻所作《拙賦》。或謂予曰:「人謂子拙。」 予曰:「巧,竊所恥也,且患世多巧也。」 喜而賦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嗚呼!天下拙,刑政撤,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後廖德明通判潮州,刻是賦於金山崖石,以朱晦翁所書《拙窩》名亭「云亭」 ,舊名「遙碧。」

《鄭伸築城碑 》:「皇祐壬辰歲夏五月,蠻賊儂智高破邕管,乘流而下,攻五羊,有詔嶺外完壁壘以禦寇。潮州築城,土工不堅,未期悉圮。越明年癸巳九月,予到官,翼月庀役,至二月以農作蹔休。去年甲午十月又興工,今年正月畢。其始末存諸城記,茲姑紀其歲月云耳。聖宋至和二年乙未歲二月初吉,虞庠博士知郡」 事鄭伸《磨崖》識之。

《西湖題名 》:「宋熙寧四年夏五月二十日,屯田郎中知軍州事何延世茂之、殿中丞通判軍州事畢仲達景通、太子中舍前知漳州龍溪縣古宗悅夢臣、梅州軍事推官梁立儀定甫同遊西湖,立儀謹題。」

南珠亭 宋太守鄭厚建。韓愈《別趙德》詩云:「婆娑海水外,簸弄明月珠。」

鐵漢樓 宋劉安世以黨事安置梅州者數年,絕無遷謫憔悴之意。蘇軾稱為「鐵漢州人」 ,建樓以旌其節。淳祐間,知州楊應己復建鐵庵于治內,銘之。後廢。崇禎間,知縣陳燕翼移建北門城上,祀安世於樓中。

登瀛石 在惠來縣西八十里。甲子門有石屹立海中,四望無際。宋蘇軾過之,大書「登瀛」 二字于石上。

遠遊庵 宋吳子野栖隱處,蘇子瞻為之銘。在麻田山中。高山羅列,中多林巖泉石之勝。其上有來老庵,則宋僧來邏禪定之所,嘗創長生院於此。有亭在半山,翼然蒼翠之間,今庵與院俱廢。子野又有歲寒堂,子瞻為之作《十二石記》。思亭 在石窟都。相傳宋知州劉安雅瀕行,父老送之,餽以贐,不受,乃建思亭云。今廢。

彭知府故宅 在官溪浦口村。宋元豐間,彭延年占籍居之,著有《村居好詩》。

覽勝亭 在藍田都飛泉嶺,鄭進士書莊。朱考亭為書「落漢鳴泉」 四大字揭於亭中,又鑴嶺之危壁上。

李夢呂碣 ,循陽人,進士僉判。宋景定壬戌,遷潮州。咸淳丁丑秋,被旨放便。郡人柯治鳳、王炳發、林景泰、洪禧、王龔祖、林南一等為公祖道,碣而誌之。敬麗於李君卿守黃公汝礪石壁之左。見《西湖山》。

貢院故址 ,在程鄉縣治右,有貢院故址。宋嘉泰元年,知州劉煥建。

《湖山題名 》:「宋寶祐戊午大比,既上,賢能書,郡守莆田林光世逢聖偕董試,仙遊陳豹孫于文校文,三山孫鼎來甲父、番禺鄭得助子順、清源林時遇仲剛、昭武廖熙介夫、南海鄭福元君慶、南昌劉光伯持謙會飲於此。時郡博士溫陵趙崇郛性之校文,歸預焉。期而不至者,貳車三山陳元鳳儀叔。」

謝大夫宅 宋謝大夫名瑤宅,在宣化長坑村,遺址尚存,今村人祀之。

太子樓 在南澳山雲蓋寺海崖。壘石為樓,旁有行宮及指揮司甬道,云是宋幼帝駐蹕之所。又雲蓋寺石上有「紫雲華蓋」 四字。明郡丞劉晴川詩云:「跡尋華蓋遠。」 又鄰近有馬御史故宅,石池石壁尚存。御史名不可考矣。

北殿山 在華富村,去澄海縣十里,臨大河。相傳宋太子避元兵過此,設行在,故名。後人掘地得一碑,書「光天化日」 四字。邑人王弼詩曰:「行在有碑留化日,翠華遺殿鎖寒煙。」

侍郎洲 在南澳海中,有曰侍郎洲者,問之土人,云「有侍郎葬其處。」 初疑其地當近青徑口,以陸相墓所在名之。閱《東里志》,乃知非侍郎,乃辭郎也。宋景炎元年,帝舟遷於潮州,駐蹕紅羅山。明年正月,遷於惠州之甲子門。都統邑人張達率義勇扈從,其妻陳璧娘送達至此辭歸,故名千秋鎮 。惠來、龍溪都有千秋鎮,其地背山面谷,宋鄒㵯嘗駐兵其上,石刻云:「崇岡壁立,曲水長流。天險莫升,人謀曷籌。山川萬古,鎮壘千秋。」 百丈埔娘娘廟 娘娘為宋張樞密夫人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