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祠,并祭田悉為耕佃。蘇雨及等侵沒伊族蘇永錫出首,孝廉林世榕念田創自祖先,主祀多歷年所,遂控之官。署道知府林、杭學通判孫會審,究出二祠原租,悉令孝廉林世榕收掌,與鄉紳陳衍虞協主祀事。今姚祠廢,沈祠尚存,議將姚公神主暫安沈公祠內,春秋合祭。孫勒石為之記。

《賢守合祠 》順治十七年,知府吳穎致祭。各祠因祠宇廢毀,神位遷徙無定所。准通學公呈,議於李公祠合祀。知府袁鳳鳴、何寵、陳瑄、郭春震、郭子章、樊王家、李栻、黃廷獻,於十八年春祭,奉主入祠。吳穎有碑記。

「理學名賢合祠 」 順治十七年,知府吳穎准通學公呈議,改復禮舊祠,合祀周濂溪先生敦頤、朱考亭先生熹、廖槎溪先生德明、王陽明先生守仁、劉晴川先生魁、李彭山先生本、薛靖軒先生俊、薛中離先生侃、薛東泓先生宗鎧、楊毅齋先生驥、楊復齋先生鸞、陳海涯先生明德、林龍湖先生一星、陳員溪先生琠。於十八年春祭,奉主入祠。吳穎有碑記。

郭祠 祀知府郭子章,在可溪塔之南,與鳳凰臺對峙。燬於寇。

薛祠 祀薛宗鎧,在金山麓。明崇禎十年建。文昌閣 在龍溪都之大鑑洲,明萬曆間,林忠宣謂此方屬巽位,創建此閣。以郡城水口崇禎末燬於土寇黃海,如今石址尚存。

關帝廟 四:一在鎮署左、一在南門堤、一在竹篙山、一在韓山麓。

元帝廟 一在北門直街望京樓後,一在北門堤田中央。

真君廟 在西門內城邊北偏。

馬王廟 在鎮署東偏

火神廟 在府前館巷內。

安濟廟 在南門堤。鄉人祈禱時,青蛇屢見。梁節上飲酒食肉,獨不傷人。

清水廟 在南門內

漁滄廟 :在府治西偏。

「司馬廟 」 在北門堤向大河。

白沙廟 在北門堤渡頭,中向大河。

天妃廟 在東門內

七聖廟 一在西湖山紫竹庵門外,一在「青天白日右偏。」

三妃廟 在南門內

龍母廟 在北門堤上

潮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二里。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

邑厲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南

雙忠祠 在縣治東東山,祀唐張巡、許遠,亦曰「靈威廟。」 春秋二仲月上丁祭,以鍾英、趙嗣助配。大忠祠 在雙忠廟左,祀宋文天祥。

韓祠 在雙忠廟右,祀唐韓愈。

遺愛祠 在北關道左,祀知縣宋元翰。

「惠福廟 」 在大湖,祀大湖之神。自唐時有之,即刺史韓公所祭者。

真君廟 二祀晉人吳猛真君之神。一在城之北隅北門城下。一在仙陂者,曰「慈濟堂。」

《天妃廟 》二:一在海口山上,一在和平村之六聯江畔,俗號「下院。」

《關王廟 》二:一在北門外、一在和平中社,邑人戶部林萃芳建。

報德堂 在和平橋頭。鄉人作之,以報僧大峰造橋之德。今堂廢。

黃石公廟 在貴嶼山東北麓。祀秦赤松子之神。

揭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達道坊。

韓祠 在學宮後。明崇禎二年,知縣馮元飆建。「遺愛祠 」 在雙峰寺東偏,祀知縣陳爵。

五賢祠 在雙峰寺右。祀巡道楊芷、知府侯必登、同知姚孟賢、知縣李仕、總兵郭成。

彭祠 在宣化街東,祀彭文質。

潘祠 在雙峰寺左,祀潘維岳。

汪祠 :在學前街。祀汪起鳳。

李祠 在太平橋東

潘祠 在宣化街,祀潘應龍。

曾祠 在進賢門外,祀曾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