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有神被髮跣足。古諺云:「鳳凰山嘯西湖平,代代出公卿。」

獅子山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上有獅子塔。甘露岩前有玉簡峰。

蓮花山 在府城東七十里,以形似名,又名「白石山。」

南澳山 :在府城東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形如筆架。上有三峰,曰青澳、深澳、長沙尾。

大河山 在府城北二百餘里。高百餘丈,周迴四十里,因西有大河,故名。

瘦牛嶺 在府城西北五十五里,一名雲落山。舊傳有銅鐵佛像、寶貝之異。宋楊萬里詩:「行盡天涯意未休,循州過了又梅州。平生不慣乘肥馬,老去須教遇瘦牛。」

甘露巖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形勢屈曲,不可名狀。昔人謂之「第七洞天。」

海 在府城南。楊萬里《望海》詩:「動地驚風起海陬,為人吹散兩眉愁;身行島北新春後,眼到天南最盡頭。」

三河 在府城西北三百里。其源有三,自汀曰大河,自程曰小河,自漳曰清遠河,合流入於海。東湖 在韓山後,四山環繞,荷花彌望,柳陰夾植,湖中舊有湖山亭、清暑、水月二觀。

西湖 在府治西,綿亙十餘里。中有四亭,曰倒景、雲路、立翠、東嘯。宋陳堯佐詩:「附郭水連山,公餘獨往還。疏煙漁艇遠,斜日寺樓閒。」

官鄣湖 :在府城東南二十里,產名龜。

小湖 在金山

鳳水 在府城北。發源鳳凰山,匯於鱷溪。一名鳳凰溪。

蒙泉 在西湖山後

五龍潭 越蒙泉二里許。

韓江 在城東。發源汀、贛,循梅、會為三河。三利溪 在城西,導濠水至於西廂,歷潮陽、揭陽,迴抱曲折,殆將千里,而後入於海。三縣利之,故名。

中離溪 :在縣西南四十里。地連揭陽,邑人薛侃倡濬。

起龍溪 ,過桃山,達於楓口入海。

溫泉 在縣西北一百里。其泉四時常溫。鱷溪 在府城東,一名惡溪,東流五十里入於海。溪有鱷魚,四足,黃身修尾,其形如龜,鋸齒森然,往往為人害。鹿行崖上,群鱷鳴吼,鹿必怖懼,落崖,為鱷所得。唐韓愈為刺史,作文驅之,徙六十里,潮人遂免此害。

甘露井 在府城西,其泉甘冽,故名。

防虞井 在府城西,廣七尺餘。

古樹井 在府城南,有古樹在側。

潮陽縣

龍首山 在縣治北。俗稱猴子山,亦名穫子山。東山 在縣東三里,與韓山相望,疊嶂如層雲,多砂石,無草木。其中有竇,狀如北斗,曰七星石。石七孔,中孔有水,不盈不涸。按《一統志》:山上有二峰,曰雙旌石。韓愈遊覽之地,亭榭多見於此。宋鄭原詩:「尋泉行處僻,就石坐來寒。」

闢牛巖 在城東五里。岩廣十數步,深倍之,其下有卓錫泉。唐僧大顛初居於此山,故無泉,顛杖錫卓之得泉,因名。

錢澳山 :在城東十里。即海門山。海船灣泊之處。

蓮花峰 :在海門城南三里。

鐘南山 在蓮花峰北,臨於滄海之上,有石曰「鎮海將軍。」

太湖山 :在城東南十五里,南臨大海,下有龍潭,即韓昌黎遣尉致祭處。

廣澳山 :在太湖山之東十里,三面距海,盤據數十里,地多斥鹵,不可以耕。

招收山 :在廣澳山之北。

磊口山 在招收山之北。

潯洄山 :在城北十里。一名巡梅山。是為邑之後屏。

望樓嶺 在城西北二里,舊建接官亭。其上。「華陽山 」 ,在城北十五里。

河溪山 ,在華陽山之北五里。

「大化山 」 在桑田迤南。

祿景山 :在大化山北二十里。

麻田山 在祿景山北三十里,有蟹眼泉。石龜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面枕練江,其形如龜。

曾山 ,在城西二十里,有寶峰,岩高數百丈,船海者望以為表。按《一統志》:「山出文貝,紫藻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