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曹好之以為新聲。大都君子外質而內慧,小人外謹而內詐。其風氣近閩,習尚隨之,不獨語言相類矣。

立春 ,有司迎土牛於東郊,士女聚觀,多以豆穀灑之。

元日 ,祭用齋,長幼聚拜,造門賀焉。後五日,迎牲以儺,謂之《禳災》。

上元 設燈樹彩花,高七八尺。婦女度橋投塊,謂之「度厄。」 或相攜以歸,謂之「宜畜。」 兒童以鞦韆為戲,鬥輋歌焉,善者為勝。

仲春 祀先祖,坊鄉多演戲。諺曰:「孟月燈,仲月戲。」

清明 墓祭

四月八日 ,謂之「浴佛」 ,如僧令焉。

端陽 插艾蒲於門,艾形虎。又設角黍,採百草為湯以浴,汲江水,謂之「節水。」 經久不敗,其競渡如舊俗。

七夕 酒席,多用龍眼,謂之《結星》。

中元 祭用冥錢楮衣

仲秋 如春祭,中秋翫月剝芋食,謂之「剝鬼皮。」 兒童燃塔為樂。

九月 登高如舊俗

冬至 祭用米員,或用以粘焉,謂之「飼耗。」 臘月二十四日 ,謂之「小年祀竈。」 除夕 祀先,易桃符,設火井於廳,相圍以食,謂之「圍爐」 爆竹。鳴金吹螺,謂之「辟邪禦盜。」

潮陽縣 濱海,民性強悍,負氣好爭,士夫多豪宕負義,邇來趨朴,寖有《大雅》之風焉。

揭陽縣 邇漸浮華,間有雄行健訟,為「良善之梗者。」

程鄉縣 民謹愿,重本薄末,其依山負海之民,恃其獷悍,往往聚黨為官府患。

饒平縣 山居者治耕織,近海者業魚鹽,然其性慓悍。從張璉後,乃漸革面。

惠來縣 設縣以來,士知書尚禮,民頗負氣健訟。

大埔縣 質朴素儉,不喜浮夸,其俗野而愿。《澄海》縣 士多秀而文。漁海之民多悍戾,昔為邊海患。

平遠縣 俗類「程鄉。」

鎮平縣 俗類「程鄉。」

普寧縣 地狹而新,集亦悍,頗朴略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