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學田 田、鋪、壩地、塘竹頭公費、鋪地,共稅銀七十七兩五錢。一東巖背苧坑二處田租六十二石;一、苦竹頭、石陂頭二處,田租二十五石。一周溪田租二十石。一、韓莆砂坪田一十四畝三釐。一,知縣陳燕翼撥七賢書院田租四十一石五斗,俱為科舉路費卷資。一社學田共二百四十三畝一分,坐落韓莆都、沙坪、萬安都、西洋、周溪等處,明成化間知縣劉彬設為社學延師之費。今為歲恩貢生廷試路費。每社學存租十石,約銀十兩。

射圃 在東南城外

社學 四:曰東隅,曰西隅,曰南隅,曰北隅。饒平縣儒學 創於明成化十四年,與縣城並建,同知邵有良經始。明年,知縣楊昱董成之,其地在縣之左。正德三年

聖殿圮壞,知縣毛棠鼎建未就。九年,知縣楊淮至。

始克成之。成化十三年,參議張簡復其地之侵於民者。嘉靖丙申秋,壞於颶風,教諭王魯新之,知縣柴喬、李十達重修。學舊無泮池,二十三年始鑿池。四十年,廣號舍十餘間。萬曆十九年,又增置號舍二十六間。

皇清順治間,饒鎮吳六奇重建,視昔加偉,鑄洪鐘,懸

殿上,并修明倫堂、「名宦鄉賢祠。」

學田 「明嘉靖辛酉,土賊張璉就擒,知縣管惟乾奉檄籍其家,沒上、中饒田二百餘畝入儒學。」 未幾,廢曠地坐學東西旁,租為民居,歲收租銀一十兩。

射圃 在學東

社學 七:一在東隅,一在南隅,一在龍眼城都,一在蘇灣,一在信寧都,一在宣化都,一在秋溪。惠來縣儒學 在縣治北。明嘉靖四年建,十九年以颶風壞,改建於縣治東,即府館舊址也。二十二年颶風復燬,知縣官德章重修。又建「博文」 、「約禮」 二齋,建號舍、會饌堂於明倫堂之右,建廨於堂東西。敬一亭在明倫堂後。三十年重修。又建大成殿、兩廡、戟門、櫺星門、泮池、明倫堂、神廚、祭器。三十二年,創學塘、觀海亭、學門、儀門、宰牲所。萬曆年間,知縣游之光重修。

皇清康熙十九年,「騰蛟」、「起鳳」二亭年久傾圮,知縣張

秉政捐俸修葺

學田 。一,龍溪都林師洋等處,田八十二畝六分二釐,租八十三石六斗二升。一、酉頭都西溪寮等十村,山租銀二兩四錢。一,惠政橋北山石馬埔等處,埔園五所,共一百一十八畝五分九釐。又西門外店房地五畝零。俱明嘉靖間知縣林春秀撥入本學收租。一、龍江市鋪一百餘間,丈地三十三畝,租銀三十四兩。一,「大墩地九畝五分,帶官民米六斗七升八勺。一長林仔田一十畝,帶官民米七斗六合二勺。」

射圃 在明倫堂西,今廢。

社學 二:曰城東,曰城西。

大埔縣儒學 在縣治左。明嘉靖六年建。二十二年,建講堂,增號舍。二十四年,建學閣,修明倫堂、齋舍、號房。二十七年,改建大門。三十四年,修廨。三十九年修號舍、講堂。敬一亭在儒學左。萬曆二十一年重建講堂,修號舍。

皇清順治間,饒鎮吳六奇、知縣趙覲光同修。

學田 一章溪田一十七坵,帶租一十三石五斗。一、黃沙社田一十八坵,帶租一十八石八斗四升。

社學 四:曰「茶陽,曰小靖,曰中渡,曰南安。」 匯川書院 在三河後,有麗澤堂。

神泉書院 在縣東二里。

澄海縣儒學 在縣治左。明萬曆五年建。

文廟在中。儒學門南向,儀門東向。明倫堂在殿後。

儀門外左畔小亭覆臥碑,明倫堂北建敬一亭。又內號舍在啟聖祠左右各三間。外號舍在明倫堂左右各三間。號舍之東西置教諭、訓導廨。崇禎間,知縣梁高登、教諭胡日乾重修。

皇清康熙五年遷斥,儒學俱廢。七年展復,尚未重建。

學田 一田二十九畝三分,坐蓬川都溪東洲東頭等處,帶租粟五十一石九斗二升四合。一田洲五十八畝零九分一釐二毫,坐溪東洲,帶租銀四兩九錢;一洲一十八畝零,坐蘇灣都,帶租銀五錢;一闢望巡司故址,地,九畝零,坐南門外,帶租銀二兩。一蚶場,坐鮀浦,帶租銀三十兩。社學 一曰「蓬州。」

普寧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即厚嶼之前山。明嘉靖四十二年創。萬曆三年始建明倫堂、兩學舍。十三年,知縣趙獻建。

文廟兩廡:大成門。櫺星門。名宦、「鄉賢祠。」 儒學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