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潮州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

潮州府治 舊枕金山麓,本晉義安郡。宋景炎中,燬於兵。元至正中,總管丁聚建總管府。明洪武初,改為衛,通判張傑移建新街,創作正廳,後為後堂。堂前為川廊,左廣盈庫,右架閣庫,前列儀門、六房、土地祠、迎賓館、譙樓。堂北為知府廨,左通判、推官、知事廨,右同知、經歷、照磨、檢校廨。東西垣為吏舍。正統元年,知府王元重建後堂。成化元年,知府陳瑄重建府堂、六房、譙樓。六年,知府謝光重建後堂及儀仗庫、經歷司、照磨所。弘治十年,知府駱瓏重建經歷廳。是年添設防禦通判一員。十二年,同知車份改推官廨為防禦通判廨,改經歷廨為推官廨,前為經歷、照磨廨。嘉靖十年裁知事、檢校,改知事廨為經歷司。二十二年,知府龔湜重建後堂。二十五年,知府郭春震改戒石亭於儀門,重建廣盈架閣二庫,申明、旌善二亭,東西榜亭二所。三十二年,知府陳敘重建儀門。四十二年,添設海防同知一員。或曰:「其廨與清軍並,後廢。」 隆慶中,裁防禦通判。萬曆初復設,廨仍舊。九年,裁清軍同知,以海防兼之。十一年,知府郭子章重修譙樓。崇禎初,裁照磨,後推官賀寬即其廨建本廳堂舍。知府劉柱國重修府堂。十一年裁督捕通判,改其廨為「陳倉。」

皇清順治初,裁「督捕」即「防禦。」復「督糧廨」,仍「防禦」之舊。

十五年,知府黃廷獻重建川廊。十七年,知府吳穎重修兩廡。康熙元年,知府宋徵璧重修譙樓。十二年,知府魏櫆祥重建府堂。

海防同知 :在府署西偏。

督糧通判 :在府署東偏。

理刑推官 :在府署西南,康熙五年奉裁。經歷司 在府署東。

照磨所 在府署東,今官裁。

沈公府 舊無公署,康熙六年,借民居駐劄。鎮守總兵府 ,嘉靖間,奏移潮州駐劄。府在郡治右,萬曆元年建。崇禎末,移駐潮州衛,在道署左,今因之。康熙七年,總兵劉進忠改建譙樓,以木易石,稍差方向。

察院行臺 在府內東隅。明成化十年設,今廢。分巡道公館 在府城金山之前,後為分守行署。

分守道行署 即「屏翰」 ,今改新倉。

參將府 ,在第三街王陽明祠右。今廢。

總兵府 在府治西,今廢。

海防外館 在總兵府前,今廢。

清軍外館 、督捕外館 俱在金山麓,今廢。督糧外館 ,在道治前。崇禎間改建卲巡道生祠。

理刑外館 「在總兵府左」 ,今廢。

稅課司 在金榜聯芳亭邊,名「下市向東」 ,現住公標。

司獄司 在府治右

永豐倉 在府前新街西。

陳倉 在府治內

教場 在府南門外西南,周圍七百六十二丈。康熙元年,鎮海將軍王國光重建演武亭。劉進忠叛,燬於兵。康熙二十二年,知府林杭學重建。海陽縣治 在正街寶善坊舊在海陽山右,宋遷入州治內華萼坊。明洪武初遷今地,即元錄事司故址。知縣伍遂建廳、儀門、鼓樓。廳後為知縣廨,左丞廨,右簿廨;南典史廨。西南為吏舍獄房。正統間,知縣陳新、黃鉞相繼修葺。成化間,知縣郭端重建。弘治間,知縣饒榶重建縣廨、鼓樓。嘉靖間,知縣鄒架、周相重建廳堂及簿廨。崇禎間,裁主簿,改其廨為吏舍。順治十三年,知縣張璥重建鼓樓。十七年,知縣王運元重修廳堂、兩廡。

縣丞署 在縣署左

典史署 在縣署右

預備倉 一在永豐倉內,一在下水門左,今廢。四門義倉 ,萬曆間,御史劉會建,今廢。

惠民藥局 久廢

陰陽學 ,在府治西北。

醫學 在府治西北,俱廢。

僧綱司 在開元寺

道紀司 在府治南門東,久廢。

楓洋巡檢司 舊在歸仁都。洪武初,遷南桂都。嘉靖末廢。

潘田巡檢司 在豐政都饒鎮。吳六奇就舊址重建并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