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南壕橋 在第三街北

湖頭橋 一名「石人。」 在城西。

西門橋 在西門外

沈侯橋 在南門外。開禧間,知州沈植建,故名。「雲梯岡橋  」 、楓溪橋   、吳塘橋 俱在城西南。

思古橋 俗名「洗馬。」 元泰定間建。

黃金塘橋 久廢

鳳塘橋 康熙十五年,陳用廷捐貲倡募重建。臨白橋   、萬里橋 舊名「李浦。」 二橋俱在大和都。

南溪橋   「平福橋 」 即秋溪橋。二橋俱在秋溪都。

黃隴橋   庵頭橋   、新關橋 俱在龍溪都。

通濟橋 在龍溪都莊隴,邑人薛侃建。

黃潭橋 「順治年,經歷謝天恩建。」

小陂橋   、雙港橋 、二橋康熙十六年,李奇俊捐貲倡募重建。

鳳棲彌陀橋 康熙十八年,李奇俊捐貲倡募重建。俱在東廂。

象頭豬蹄橋 康熙二十年,知縣劉永建,在北廂。

長美橋 在歸仁都

產溪渡 在豐政

意溪渡 :在東北廂界。

南窯渡   深河溪渡 在東廂。

雲步渡 在登雲

林兜渡   、獺狗獅渡 俱在大和。

蓬洞渡 在江東

園頭渡   、梅溪渡 :俱在南桂。

湯頭渡 登瀛溫泉在此。

闢望渡 在下外莆都

廣濟渡 在城東

潮陽縣

華亭橋 「在縣治前。」

「四人橋 」 在城內,以四隅有石人也。

華陽橋 在城北

河溪橋 在城北,宋嘉定知縣李鞏建。

官橋    、康濟橋 俱在城北。

和平橋 在城西南,宋宣和僧大峰建。長三十丈,廣九尺,計一十九間。其南北距岸兩間未完,而大峰逝。邑進士蔡震成之。元末,土人謝均正僭據焚燬。洪武初,僧無言修。

臚溪橋 在臚岡

官橋    、成田橋   、茆港橋 :俱在城南。

麒麟橋 在舉練

下淋橋 在城西

貴嶼橋 在城西北

洞內橋   、南塘橋   、岡頭橋 俱在城東南。

十家橋 在白土

瀟湘橋 在瀟渡村。唐進士洪奮虯建。石梁七間。今廢。

東溪橋 在東溪村

峽山橋 在峽山麓

湖東橋 在青洋坂。宋咸淳二年,鄉人林士平建。石梁五間。今寇燬。

水頭渡 達府城路

隆井渡   、營前渡 ,達省城路俱官渡。門闢渡   、金溝渡 在直浦。

青林渡 在招收

臨崑渡   、銅缽盂渡  、僊村渡 俱在舉練僊村,今改名「流西渡。」

瀟溪渡 在洋烏

牛灣渡 在海門。俱民渡。

京岡渡

揭陽縣

太平橋 在縣治前

南津橋 在南門

《北窖 》亦名「石獅橋。」

新橋    :東橋    、南窖橋 :跨縣治西。

學前橋 在學前

田尾橋   :馬山窖橋 :跨縣治東。

市尾橋 更名「李雨橋」 ,在南市尾。

猛水橋   「吳西窖橋 」 跨南市俱在城內。迎恩橋 在東門外。

北鎮橋 在北門外

西清橋 在西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