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王大任特疏請「展界」 ,總督周之德力助其成,界外田地,始得漸次報墾。

東廂堤 ,自虎豹陂經韓山過溪口,至水南都急水止,長二十餘里。明嘉靖中,潰,縣丞葉文鼎督舂龍骨一百四十丈。萬曆、崇禎中,知府郭子章、知縣沈鳳超、鄧士廉修築。

江東堤 自水頭宮折東,轉而南至急水門西岸,又歷塞口村,抵蓬洞宮,至水口。又自水頭宮折正南,又折東至水口,與蓬洞宮相直,中為江東都,四面皆水,而西北又險。明正德中潰,知府王源修築。

秋溪堤 :東歷南門溪尾、尼姑渡、東安等處,西歷蘇寨、潭頭等處。

甘露井 在城西,其泉甘洌,故名。

防虞井 在城西,廣七尺。

古樹井 在城南,因側有大樹,故名。

學地井 在上水門文廟,今廢。

蒙泉 在西湖山後

溫泉 二:一在豐政都,一在登瀛都,四時沸湧如湯。

上水門溝 涵洞引韓江水入郡學泮池,經太平橋繞縣治,過湖頭橋透西湖入三利溪。下水門溝 引韓江水經開元寺繞小金山,會大街、新街、西街諸巷溝水而出。西關二溝廣深俱四五尺,邇因兵燹,多所淤塞。

南門前溝 涵洞引韓江過城,西出三利溪,鄉民引以灌田。邇為郝尚父所破,後築堤,遂塞。楊翁陂 在東村河子內,兩岸田賴之。

黃竹洋陂  、橫塘陂 俱在東廂。

赤水陂 在登瀛赤水澳。迴流瀠紆,秋冬不竭,田賴之。

石堰陂 在上莆都

潮陽縣

混混泉 在儒學右。明嘉靖間重濬,更名「鍾靈。溫泉 」 二:一在縣西一百里坤柄山之陽,沸湧如湯。一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新田山後,其泉最深,流一里入小坑,始可浴。

王公溝   、倉頭溝   、通濟港 俱在直浦。明成化間,知縣王鑾所濬,以資灌溉。黃竹陂 在縣郭。

東隴陂 在招收

鋪前陂 在夾山

陳禾陂   、神前陂   、蒙禮陂。

石陂    、赤跡陂   、客陂 俱在黃隴。

余處陂   、坊林陂   、藍湖陂。

官陂    、石橋陂   、崎溝陂。

罈頭陂 俱在貴山

七陂    、小莊陂   、新溪陂。

橋亭陂   、董陂    、西溝陂。

小罈陂 俱在洋烏

《生珊陂   》《茭苪陂   》《坡子陂》。

斗門陂   、罈頭陂   、陳思陂 ,俱在水。揭陽縣。

南門堤   、龍溪堤   、派頭堤。

長岐堤   、相思堤   。雷巖堤。

青龍壩堤  、官路堤   、洪溝堤 在霖田都,主簿季本修。

《溫泉 》二:一湯坑在藍田都,一湯泉在霖田都七浪灘。

玉窖溪   中離溪   。鮀濟河。

湖陂 在藍田,亦名「李廣陂。」

長潭陂   、金湯陂   。夾鹿陂。

「景曾坑陂  」 、新豐潭陂  、「大榕陂。」

烏溪陂   、樟溪陂   、河口陂。

蘆叢陂   、《虎樸陂》。

程鄉縣

《龜目》二井 在城南三十步,東西相對,邑如龜形,鑿井象之。

曾井 在縣西一里。南漢令曾芳所鑿。

義井 在城西

溫泉 在縣西韓莆都,男女有別云。

三圳陂   、柴桑陂 俱在萬安。

田子陂 在石坑

蒿窟湖 在石坑

大蓮塘   新庵塘 俱在萬安,資灌溉饒平縣。

「虎朴潭堤  ,布袋灣堤  」 ,「慚愧堂堤,葫蘆段堤  」 ,「柳處池堤  」 ,「蘇寨潭堤,下店堤   ,南門堤   ,溪尾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