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壩頭溪 :發源三段嶺,經東石歷壩頭合流至關上。

石正溪 在縣西南。發源烏石,歷太平司入瓜洲長灘,至渡江津達於程江。

溫泉 二在熱水村,冬夏俱熱,即宇內湯泉之一也。一又在正九嶺。

鎮平縣

柱嶺 :在城內,為縣學主山,原名「焦嶺。」

三台山 北附郭。三山環拱,為縣華蓋。

香爐嶂 在縣南三十里。三山並立,有煙雲罩其上,故名。

鐵山嶂 在縣南二十五里。勢極崔嵬。平遠、鎮平兩縣分屬。脈自江西安遠而來,多藏盜賊,年來搜緝頗盡。

文基山 在縣北二十里豐田鄉,與松源交界。羊椆嶂 在縣東南十里。

楊子殿 在縣西北十里。

燕尾山 在縣西北,平遠分界。

翀天鳳 在縣西南十里。山形高聳,與鄣坑筆山對峙。

大峰嶂 在縣東二十里。尖峰卓絕,山腰有水湖,平洋寬廣,可容萬人,為松源、藍坊界。

鄣坑筆 在縣東北五里,來龍屏嶂。

黃祐筆 在縣東十五里大坑頭,為松源都界。龍鬥山 在縣南十五里招福寺前,為油坑界。天馬山 在縣南二十里。

龍藏嶂 在縣南二十里徐溪村。上有龍葬地。九子嶺 縣南二十里,在誥軸山外,踞邑水口。誥軸山 為縣治學宮。朝山。

順嶺 縣南十五里

馬龍岡 在小樂村

「杜子嶺 」 ,在梅子𤲞。「君子石 」 ,在招福寺。

過龍石 在徐溪

《靈龜石   》、「仙橋石 」 ,俱在長潭。

石窟洞 縣北十五里印石山前。穴廣五尺,深二十丈,中有澗水流出,又有石柱天窗,今廢塞。游曦巖 縣東南三十里許蓼陂油坑間,廣五丈,深半里,高一丈五尺,左有石鼓,右有懸鐘、石缽。

《神岡屻 》縣南內水口。

河淋岡 在葉田

鑒石仙人橋 ,上有仙人庵。

獅子嶂 在高思

「百丈磜 」 ,在松源。《葉婆嶂 》,在徐溪。

西山嶂 在縣西南水口徐溪、蓼陂間。

南山嶂 在縣南四十里,居外關水口。

長潭 在縣西北。淵深不測,上有仙人橋舊跡,下有龜子靈石,廣十丈,長五里。古有僧寺,今廢。石窟溪 發源自武平所,上納陽坑差干湍,下𤲞腦、烏柘諸水之交流,下納徐溪、梅溪,共入東流,會於程鄉濂水渡,為縣之巨津。

橫梁溪 ,自平遠大柘村發源,經徐溪蓼陂與縣河水匯。

徐溪 上受河頭、東石、義化之交流,下洩於金沙、石窟溪。

鯰子溪 在縣北

馬鞍潭 在縣南五里。灣抱環流,為內水口。石窟潭 在綠陂村。匯諸水之流。上有巨石羅星,潭水環繞不見。

「桃溪 」 即「桃夭壩。」

水利附

本府。海陽縣附郭。

北門堤 起城北龍康,繞鳳城驛而東,而南,歷南廂、登雲、登隆、隆津、南桂、大和、東莆、上莆、龍溪九都,長八十里。明永樂、弘治中,北堤潰,知府雷春、周鵬等修築。正德中,修築南廂抵龍溪等堤,甃以石,增拓加倍。

南門堤 順治十年,郝尚父叛,鑿斷南門堤以通壕,為大水所衝,崩陷數十丈,田廬漂沒。次年,道府檄海、揭二邑民協築,恐其復潰,絕水不與壕通,由是西南之田多荒。康熙十二年,守道江德中同鄉紳梁應龍等會議修濬城壕,將壕口砌石,濬深壕溝,納韓江水,通三利溪,一如古制,民甚賴之。

橫砂堤 明嘉靖中,縣丞葉文鼎督修至。

皇清順治初,為澄寇黃海如等所破,邑人修築。康熙

三年奉

旨遷民。此堤已斥界外,遇洪水衝崩尤甚,《上莆龍溪》

水南、南桂數都田地淹沒殆盡。康熙八年,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