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東福埠溪 :在縣東五里。發源大崦山,經光華遶東福埠抵神泉入海。

祿昌溪 在縣西二里。發源鹽嶺,經大溪抵白沙湖,遶《洋美》至神泉入海。

羅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發源石鳥山,經東溪仔,抵黃善橋合林招渡水合神泉入海。

林招溪 :在縣西二十七里。發源鶯嘴山,經吉釣涌至神泉入海。

西門溪 在縣西門外。發源虎頭巖,經西溪白沙湖與長嶺之水會,至神泉入海。

龍江溪 在縣西三十里。發源鶯嘴山,經鱟溪至潦洋抵神泉入海。

漁湖溪 :在縣西北三十里。發源占山,合龍岡至神泉入海。

欖衣溪 :在縣西南六十里。發源磨山,經新岱至甲子港入海。

大陂溪 在縣西一百里。發源磨山,經澳頭至甲子港入海。

西坑溢泉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泉出石中,其湧如沸,隆冬尤熱。

龍堀溫泉 :在縣西北五十里。

石井澳 :在縣東南二十里。

沿錫澳 :在縣東南三十里。

赤沙澳 在縣東南四十里。岸有沙隄,可障海濤。海艚不時灣泊,登岸劫掠,最稱要害。

石碑澳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大坭澳 :在縣東南五十里。

大埔縣

茶山 在縣治後,脈自福建界至虎頭山起伏,迤邐而來,端秀北向,城垣半據其巔,縣治之主山也。南去一里許有白蓮洞,中有小巖,相傳謂昔有異人鑿池於巖之麓,種白蓮,因名。

榻岡 一名「天印山」 ,在城北門外,當漳、靖二水之交,突起一岡,其形方平如榻。

崔鷹山 在縣右一里許。繞聳如鷹狀,堪輿謂之「右弼。」 西有新磯山對峙,謂之「左輔。」

伏虎山 在縣東一里。自風波嶂來,數峰聯秀如虎。伏山之麓,居民相聚為神泉市。一名石柱山。傍有圓池,號「太極池。」

玉屏山 在縣北二里。橫障如屏,又名「掛榜山。」 下有貓兒石津渡在焉。

海螺山 在縣北二里。其狀環圍如螺。其後有峰高聳,亦號「一峰來秀」 云。

天馬山 在縣北河背玉屏山後。自燕尾山來,高聳秀特,狀如勒馬,故名「天馬。」

獅子山 在縣西一里餘。巉巖夾江,狀若獅象,對峙多怪石,盤結關鎖諸流,人謂「邑之限門。」 三台山 在縣西二里,連麻子棟此硿下山隔溪西隱然為城內左屏幛。

麻子棟 在縣西,近老虎石積龍寨。崔嵬突秀,太乙捍門。民嘗種麻於此,故名。

交椅山 在縣東十里,其形彎拱如椅。一在洋淘村。

虎頭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餘茶山來脈祖此,其狀高聳如虎踞,多產雜木。

鳳髻山 在縣東十五里。形如鳳冠。

鳳波嶂 在縣東二十里長富社。發源於閩汀之漭,蕩洋迤邐,起玉釜棟。此嶂突起數峰,嵁岩陡絕,陰霾則煙籠疊嶂,晴霽則碧入重霄,縣右之奇觀也。逶折穿落,長窖、山心、伏虎等處,盡於神泉侍衛。茶山為虎踞對峙,新磯山為龍蹲焉。燕尾山 在縣西五里。雙峰峙漢,形如燕尾,連於陽石峰。

赦文山 在縣北十五里。其峰高峙,傍有一峰次之,名「小棟。」

陽石峰 在縣西二十餘里。源於閩杭之羊首山,順流逶迤至平砂角髻嶂後突起此山,近觀則層巒峭壁,遠望則數峰插天,每煙霧浮起,必致雨澤,民以為耕種之候。山多野獸,穿落為滸田舊寨。大河等處,盡於河背,為天馬榜山。羊耳凹 在縣東十里,連於虎頭山,為黃塘坑之祖山,為樟溪黃砂平和之要路,尖聳如羊耳。積龍寨 ,在縣西十五里,連南棟山,高聳白葉村水口,盤結其鄉,故名。

三將軍山 ,在縣西十六七里。三峰聳雲,穿落廣林,沿坑陳金村等處,盡於洲角院。

南棟山 在縣南二十餘里。層巒疊嶂,分支環護。其中多產檺木,俗稱「檺樹棟」 ,永安社主山也。老鴉山 在縣西三十里,近洲角院。狀如飛鳥,下有尖石,俗呼為「鴉嘴。」

鷂子棟 在縣北三十里。峻聳如鷹鷂之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