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雲霖巖 在縣北八十里思良鄉。巖穴深邃,前明後暗。前巖深闊十餘丈,內有石田、石池,池水清冽可飲,鄉人有警避此。後巖深數百丈,遊者以燭入達巖背。

鉛坑岡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思良鄉。高五十餘丈,周二十餘里,岡之西南出鉛鐵砂礦。將軍岡 在縣東北八十里思良鄉,高三十餘丈,周四十五里,岡壟起伏,宛如波浪。舊《志》:唐李公屯兵於此,因名。按《通志》:姜晦貶春州司馬,嘗提兵陟岡禦獠,賊聞遁去,遂名將軍岡。疑即此。響石巖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順陽都冬瓜嶺之西南,山多石,無草木,內疊透山穴,三四圓廠如屋。

石窟巖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順陽都大撐灣之西。有上下巖。上巖軒豁,陸路可抵雷廉;下巖水從中出,可通小舟。兩壁奇絕,多魚龍鳥獸之形。《邑志》「二百三十里」 ,誤。《舊志》:「南鄉都六十里」 ,更誤。

寶帶嚴 ,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順陽都。俗呼「大巖」 ,獞田環之,巖高朗,可容千人,四壁垂乳,多奇觀。

鐵坑山 在縣東二十里南廂。高七十餘丈,周三十里,山勢盤旋,古木森蔽,產鐵。

黃泥岡 ,在縣西十五里。高十餘丈,周數里,頂平多石,群鹿嘗遊食其上。

白豬石山 在黃泥岡稍南南廂,都高二十餘丈,周九里。巖有白石,宛然如豬,但損其鼻。相傳豬有神異,昔嘗馳突踐食,田禾被傷。

石綠山 在縣西三十里南鄉都,高數十丈,上有亂石,其色淡碧。每大雨過,山下常有石綠,識者云:「出綠之山有金礦。」

磁石山 ,在縣東南三里南廂。高十餘丈,周五里,一峰特起,四面平坡,產吸鍼石。

射木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南廂高百餘丈,周數十里,巍峨蓊鬱,屹然特立,縣治之案山也。一名雲靈山。雲羃其上必雨,開則霽。諺云:「雨未晴,看雲靈。」 有射木神祠於上,相傳以為李氏,非也。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宋史》:李氏姦回山神其肯託乎?

珠環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南鄉都,高六十餘丈,周五十餘里,諸峰如珠纍纍然,因名為陽江界山。舊《志》「四十里」 ,誤。

馬鞍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珠環山稍東南廂都三台。巔高百餘丈,山嶺有古瓦,盤圍八尺許,內載清泉,並無塵垢。登者掬飲將半,次早復滿,雖積雨不能溢。若有心尋求,不可必得。昔人相傳,以為神仙煉丹之所云。

鵝抱嶺 在縣東南二十里。巔上一石,如鵝抱狀,又有人馬之跡。俗傳此山內有大池,奇葩異果,無心而行,偶可得之,可食不可懷。有心往,竟不知處,人以為仙境也。

天馬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南鄉都高百餘丈,周七十里,一峰插天,群山拱伏。登其巔,煙霞縹緲,一奇觀也。縣治面之。

崆峒巖 在縣西南十五里南鄉都。石壁穹窿,深廣數十丈,中有石乳石鐘,叩之鏗然有聲。又有暗洞,炬行十餘丈。昔產金膏銀液、靈芝玉髓之奇,今則鮮矣。多名人題詠。

鸚鵡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南鄉都,高三十丈,周十五里,其山崢嶸,中有巨石如鸚鵡,山南石上有巨人跡。明萬曆辛巳,大雨,山裂,下成深潭,有奇石削八面者無數。《一統志》以此山屬陽江。旗鼓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太平都,高三十餘丈,周二十餘里,山頂有巨石,儼若旗鼓。

羅湖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太平都。高五十丈,廣數十里。上有天湖,清澈澄碧。俗傳有鑼鼓妖響則雨。

鳳凰岡 ,在縣西南六十里太平都,高五十丈,周六十里,山形宛轉,如鳳凰回翔之狀。

石人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高百餘丈,周十餘里。山平夷,上有巨石如人。

丫髻山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太平都,一名白水山。高二百餘丈,周四百餘里,四時秀麗,若簪花然。上有天池、龍井,飛泉一派,凡十餘疊,古木旋生,晴響則雨,雨響則晴,上有白馬神祠。八景有白水瀑布,即此。

木欄山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太平都。高三十餘丈,周九里,峰巒整麗,林木茂密,若欄杆然。羅黃山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太平都。高百餘丈,周二十餘里,山峻,石上有仙人跡,又有瀑布數十丈,落而成川。山下多羅、黃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