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將軍嶺 在縣西二十里。

新婦石 在縣西一百里。《舊傳》,有婦望夫不至,化為石。宋林小山有詩。

相對岡 在縣東南十里。兩山屹峙,縣治之襟喉也。

尖峰嶺 在縣東南。高聳尖秀,如筆書空。醉翁岡 在縣東南十七里,形如醉翁。又有小岡在前,名「壺瓶岡。」

陶冶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綏江水至此分流。貞山 在縣西南十里,又名烈女山。相傳文氏女許嫁而夫死於虎,女歸夫家,父母欲奪其志,乃潛居此山。親黨求之,莫知所在,以為仙去。事見《外傳》。絕頂三池,其旁巨石如壇,有竹下垂,風至輒自掃。壇石前有龍池,池畔有松,橫瞰池水,名「烈女掛衣松。」 唐天寶中,鄉民梁進樵於山,忽見棗樹大數圍,懸巨鐘。進撞之,聲振山谷。歸以語人,往尋,莫跡其處。《明一統志》又名「廣正山」 ,本一山而分峙也。

牛眠嶺 在縣南五里。形勢平亙,其首其角宛如牛眠,謂之「塞水山。」

千歲嶺 在縣南十里。形勢峻拔,上峰如筆格,縣治之《案山》也。

考《明成化志》,俱有夾山、三宿山、石燕山。《嘉靖、萬曆志》已歸之廣寧矣。而《萬曆志》,「鑼鼓山在四會西二百里,非其境也,宜歸併廣寧。」

龍江水 在縣東北二里。發源石港深潭,去縣百餘里,灘石險隘,至金溪始漫流可通小舟。南出金岡山,後經龍橋,會綏江水。

綏江水 在縣南一里。一名滑水,又名綏建水。發源廣西懷集縣,流三百餘里入縣界,自峽中屈曲而下,至縣前。江面空闊,古綏建郡以此得名。環繞而東十五里,至陶冶山下,分為二派:一派由高步出清岐入西江,一派由金釵灣出南津入北江,是謂三江之會,南入於海。

千歲井 在縣治南五十步。清香異於他水,以近千歲嶺,故名。《縣志》名洗硯井。

濂溪井 在金雞山下,近濂溪書院,其水清冽。「般若井 」 ,在縣西五十步般若寺內。其水長清,四時不竭。

包公井 在縣治東

思清井 在縣大門內。明萬曆間,知縣陳一元鑿,得其故址,水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