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狗逕山東北流十五里,經大灣村入大江。隘峒水 在縣西南五十里山凹都,源出南坑,西北流五十里,經隘峒村入大江。

博峒水 在縣西北七十里布院都。源出書山,北流八十里,經博峒村入大江。《明一統志》云:「源出古鑿岡。」

大江 在府城南。源出夜郎豚水《逕牂牁》郡為牂牁水,至鬱林郡廣鬱縣為鬱水。合麗江,至桂平合柳江、龔江,至藤州合繡江,至蒼梧合灕江,至封川納臨賀之水,過德慶納瀧水、溫水,至肇慶城南納新江,出羚羊峽,會北江入海。亦名西江,以水自粵西來也。又名端溪,本出肇慶,近於端山,故漢以名縣。下流肇慶,故又以名江,猶南海大川稱「鬱水」 也,端州得名以此。

新江水 在城南十里。源出新興錦山水,合廬水,北流百四十里,至新江都入大江。

新宅水 在縣南二十里。源出狗逕山,北流四十里,瀠洄曲折,經蓮塘都注於新江。

孔峒水 在縣南五十里馬鞍都。源出冠蓋鄉山澗,東流曲折經孔峒村,北流六十里會新江。示峒山 在縣南,源出老香山,北流七十里,經示峒村入新江。

包公井 在府廳之東。宋康定間,郡守包拯所鑿,其水清冽,至今城中多汲用之,人以比公清操云。

義井 在府治東八十步,包公所鑿,其水清冽甘美,秋冬不竭。井欄刻「嘉定癸未」 字。相傳郡城包公所鑿之井有七:一在府治內,在府治西嶽廟旁,則第二井也。在縣學前街南,俗稱義井,則第三井也。其四在分司巷口,其五在廣濟倉右,其六在北門之左,其七在主帥堂前。皆載董源《義井記》。

龍井 七星巖、神符巖俱有。

梅庵井 在城西梅庵前,清冽可飲。

《考古志》:「官棠水,即」滘水古通大江,每汎浸泰和、秀麗二圩內民居。元至正間,合九十三村,居民奏請塞之,至今無患。舟楫所通,自高明倉步水官渡至川官竇而已。北港水古有竇,達大江,歲久湮廢。明萬曆間,郡守王泮從眾議疏之,建竇建橋,引其水自范洲牛圍出高明倉步水,一通一塞,皆以便民也。考《成化志》:「原有葛仙井,在清塘都雲谷中。」清塘今屬三水縣。《嘉靖通志》:「南五十里有龍峒水,合新江水入於大江。」今龍峒在高明南稍東三十里,其水入倉步水,隔以重岡複嶺,安得龍峒水入新江乎?此必指峒水出老香山者,而《通志》誤之也。

四會縣

金岡山 在縣北一里。淨圓端重,縣治之主山也。《廣州記》:行人往往見金人游於岡側,亦名金山,又名金雞山。明洪武初,知縣粟顒建亭其上,曰「登金。」 永樂間,知縣顏寶遍植以松。諸峰左右旋繞,江河縈帶,村落星羅,亦一奇觀。

塌岡 在縣北四十里。明天順間,西寇流劫,鄉人屯此為寨。邑人蘇忠有《弔塌岡世難》詩。百僚山 在縣北五十里大圃都。山形高聳,崇岡疊巘,四面拱峙,若百僚然。宋學士李積中詩:「前朝千歲嶺,後擁百僚山。」

獅子岡 在縣北。有二石,一為「雷折」 ,又有「華表」 鐫字,磨滅不可辨。

白馬山 ,在縣北六十里,如萬馬奔馳,故云。「鳳頭岡 」 ,在縣東北十里。

豸頭岡 在縣西北十里錫場村。明嘉靖間,鄉人立砦其上。堪輿家言「不利縣治。」 今近坊士民環植青松,有陽山徐公墓在焉。

鳳翔山 在縣東三里。邑人以科第顯者多出其下,俗名「社山。」

思子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隋末籍民為兵,有嫗年八十餘,止一子,亦在行後,登此望之,悲哽而絕,因名。

六士山 在縣東三十里。六峰聳立,若六士然。扶盧山 ,在縣東四十里,高百丈,周四十里。上有池水,四時澄澈,花木繁茂。相傳甲戌日有管弦音。昔六祖嘗隱此山,六祖姓盧,故名。下有六祖庵,禱雨輒應。

龍子嶺 在縣東。宋淳熙間,知縣蘇邦營縣,掘石碑云:「龍嶺行歌龍已化,鳳頭將見鳳齊鳴。」 三貴山 在縣東三十里,多竹木。

仙嶺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叢祠古碑。

倉岡山 在縣西三里。高平圓大。舊傳南漢劉氏嘗建倉於上,故址猶存。西南一面,樹木森翳,俯瞰大江,龍華寺在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