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鳳儀山 郡南六十里。形如鳳舞,頗為秀麗,故名。

四拜山 郡南六十里。四山與鳳儀山相對。大峒山 郡北五十里,山有石洞,闊十餘丈。蓮花峰 郡南五里,狀如蓮花拱揖。郡治舊城建於湞水東,即此山下。

貂蟬嶺 郡北五里,山頂石突起如貂蟬,俗云「雞冠石。」 石上有洞,一竅通天。

書堂巖 郡東十五里,白茫渡相對。巖洞劃然,泉清石潔。曲江公嘗讀書於此。《元志》有元次山題名。朱新仲跋云:「次山好奇,所至遇佳山水,必加雅目,使從此出涪臺瀼溪,遂傳不朽。」 今次山題刻不存,惟新仲題名猶在。

招隱巖 郡西四十里。宋新州盧居士隱其中,提刑耿南仲書「招隱」 二字勒於石,編修程文德有題。

紫薇峒 郡西北二十里。宋朱翼謫居韶州,放意山水,遇父老指示,始得遊此,可容數百人。奇石 郡西南六十里,旁皆平地,石獨立五十餘丈。

湞水 即郡城東河源出大庾嶺,經烏逕,入保昌縣,南流至郡城,與武水合。漢征南粵,樓船將軍入湞水,即此。因晉置湘州,遂謂「湘江。」 今濂溪書院地,即古湘江書院。

武水 即郡城西河。源出郴州臨武縣,經宜章南流入樂昌,又流百里,經府治西南與湞水合,古名虎溪,唐改今名。孔平仲句云:「簫韶有餘韻,流入武溪中。」

皇潭水 在皇岡嶺下合武水,澄瑩可愛。桂水 ,郡西北四十里。源出桂嶺下,東流與武水合。

目嶺水 郡北百里。巖間有石穴,出水,有童子眼,黑白分明。

修仁水 郡東二十里。下流謂之「五渡水」 ,西流數里,與武水合。南齊時,有三楓亭臨其上。梁范雲為郡守,嘗遊此,有詩。

梨溪水 郡東九十里。源出始興縣東坑嶺,西流合湞水。溪岸多棠梨,故名。

宣溪水 郡南八十里,源出羅坑。唐韓愈有《詩》。溪水, 郡南四十里。源出寶石山,南流二十里,與曹溪水合。

雙下水 郡西五十里。二澗下流,合而為溪,南流三十里入湞水。

膽礬水 郡南七十里。宋初置場採銅,曰「岑水銅場。」 謂場水能浸生鐵成銅,又出生熟膽礬,其取礬極艱,役夫死者十常五六。歲貢生礬二斤,熟礬十斤。都御史韓雍奏罷。

曹溪水 郡東南五十里。源出狗耳嶺,西流三十五里合湞水。昔西僧智藥經溪口掬飲香美,異之曰:「此水與西天之水無別,源上必有勝地。」 蘇東坡句曰:「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官灘 郡南三里。古迎送止此,故名。

《湯泉 郡》東南五十里。每霜雪時,泉氣上蒸,能熟生物。泉中時見赤魚遊躍,人不能獲。

大湧泉 郡東南二十里。泉湧出石罅中,西流十里入湞水。宋守杜植作湧泉亭,余襄公《記》。卓錫泉 郡東南五十里南華山。六祖浣衣,卓錫所出。蘇東坡有銘。

虞泉 ,出舜祠東崖,味甘美,冬夏不竭。宋郡守方信孺為文刻石名《虞泉》。

九魚塘 縣東三里。塘可十餘畝,四旁有石竇,出泉不竭。

樂昌縣

桂山 俗呼「桂塘寨」 ,在縣北三里,縣治主山也。其山多桂山,下有塘,巔平廣,有瓦礫石臼之屬。宋、元兵亂,民倚為險,故以寨名。

昌山 縣東三里。兩山小大相形,形如「昌」 字。山下有樂石,其石疏理有聲,故名,縣亦因之以名。靈君山 縣東北三十里。高數百仞,脈接桂嶺。山頂有池,周三四里,深五六尺,上產內消根,功同半夏。下有祠,其神曰靈君,故名。

龍山 :距縣治三十里。在靈君山之右。山中有宋進士李巖、李渤讀書草堂,今廢。巖及給事中王彥舉有詩。

象山 縣南里許,下有「鄧忠襄祠。」

五指山 縣北五里桂山之後,聳秀特出。青雲山 縣西十里山間有庵。宋進士龔湜與蕭雄兄弟讀書其上,雄夢周府君曰:「竭力取功名。」 後兄弟三人果登進士,故名其景曰青雲天梯,庵尋廢。明嘉靖甲子,諸生駱价、蕭菊募眾重